老街“潮变”

沈阳市铁西区的奉天工场文化创意园内,红砖建筑为一大特色。

坐落于沈阳市浑南区的沈阳粮仓文化创意产业园,被网友们称为沈阳版“阿那亚”,是热门的旅游打卡地。

大连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经过改造,成为集文商旅于一体的城市新名片。

近日,2025辽宁省非遗消夏购物月启动仪式在营口辽河老街举行。在这里,非遗与国潮文化激情碰撞。

盘锦广厦艺术街区内,文创店、非遗工作坊错落分布。到这上夜校,成为大家喜爱的文化生活方式。

台町街区是鞍山市首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如今,这里通过业态升级,引入文创商店、特色餐饮等新业态,成为当地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地标”。

朝阳水泵厂历史文化街区,是一处工业风貌与现代生活交融的高品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大连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汇集了文商旅多元业态。

带有沈阳特色的文创商品。

辽阳灯塔粮仓文创园是闲置粮仓活化利用为农文商体旅深度融合现代文化创意园区的代表性项目。
主笔 王晓领
当沈阳红梅味精厂的发酵罐停止运转,当大连东关街的青砖覆上斑驳,当鞍山台町的屋檐静望岁月变迁,当辽阳灯塔粮仓的筒仓写满时光印记——这些曾经推动辽宁城市发展进程的建筑,并未随时间老去,反而以文化创意的新生姿态,再度叩响城市的脉搏。
一场由老街区、老厂房、老住宅引领的“焕新”浪潮,正在辽宁大地悄然涌动。它们从厚重的地域文化土壤中破土而出,借由新颖的改造理念,重塑空间形态,催生新型消费,为这片土地注入崭新的文旅活力。
辽宁的创意园区从不悬浮于现实,而是深深扎根于当地的历史与文化。红梅味精厂旧日的轰鸣车间,如今变身发酵艺术中心与味觉博物馆。斑驳的水泥地映着咖啡香气与观展者的身影,工业的庄重与文创的灵动在此交织,唤醒了沉睡的工业遗产。在大连东关街,西式拱门与中式院落相映成趣,老字号与新文创比邻而居。砖石之间,山海之城曾经的商贸故事,与现代时尚悄然对话。
更令人惊叹的,是改造中“老瓶新酒”的巧妙融合。这不是简单的翻修,而是一场美学升级。辽阳灯塔粮仓,这座始建于1952年的建筑,在告别储粮使命后,转身成为一座“精神粮仓”。阳光透过玻璃穹顶洒落书架,读者可以在曾经的储粮筒中静心阅读。走进沈阳1905文化创意园,传统零售不再是主角,取而代之的是香薰工坊、手作实验室、独立书店与沉浸剧场——消费不再是简单的买卖,更成为一段文化体验、一种社交方式、一次生活态度的表达。
老街“潮变”的背后,是辽宁消费形态的跃迁。随着经济转型与居民收入提高,传统消费已难以满足需求,人们更追求体验、个性与文化认同。这一趋势在年轻人中尤为显著,他们正是这些新消费场景的主力。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新风潮正从沈阳、大连向周边城市蔓延,形成多点绽放的生动局面。
从老厂房到文创园,从旧粮仓到图书馆,从历史街区到潮流地标——辽宁的创意空间,已如毛细血管般延伸至城市的各个角落。当老街区遇见新设计,不仅唤醒了沉睡的城市记忆,更激活了潜在的消费动能。“文旅+街区”的新形态,正成为辽宁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注脚。
未来,这样的创意改造或许会如口袋公园般遍布全省,它们正以创意为笔,在历史的画布上,续写辽宁崭新的故事。
责编:周艺凝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