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开展海洋渔业增殖放流活动
本报讯 记者于雅坤报道 6月6日,大连市在三山岛附近海域举办2025年度海洋渔业增殖放流主题活动,为海洋生态与渔业经济双赋能。
现场,一条胖嘟嘟的河豚引起了人们的围观,只见它足有20厘米长,身体圆润鼓胀,像个小气球。“这是种鱼,放流的鱼苗将来也能长到这么大。”苗种企业工作人员张涛说。此次增殖放流的苗种还有褐牙鲆、许氏平鲉、绿鳍马面鲀等,均由育苗企业自主培育,苗种亲体为本地种的原种或子一代,从源头上保障了放流苗种的本土适应性与质量。
据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桑田成介绍,增殖放流是养护近岸渔业资源、修复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通过补充海洋生物种群数量,改善水域生态结构,既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筑牢了根基,也为渔民增产增收、丰富市民“菜篮子”提供了源头保障。
“我们渔民最支持,也是最受益的。”大连市旅顺口区陈家村党总支书记远健感慨道。陈家村坐落在老铁山脚下,村民世代以捕鱼为生,增殖放流让他们收获了实实在在的红利。2024年捕捞季,陈家村渔港单日经济鱼类渔获量达10860斤,其中就有褐牙鲆等放流品种。据远健回忆,20多年前,褐牙鲆捕捞量稀少,“物以稀为贵,那时,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是1600多元,它能卖到25元/斤,老百姓舍不得买。如今,量增价稳,它成了百姓餐桌的常客。”
大连市已连续十多年开展渔业增殖放流工作,并将每年的5月至8月定为增殖放流时节,形成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资源养护机制。“十四五”以来,大连市累计增殖放流水生生物苗种超115亿尾,科学回捕调查显示,实现投入产出比约为1:11,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责编:栾溪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