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经典,人生就少了厚度
不读经典,人生就少了厚度
——专访茅奖得主陈彦

陈彦在“文学与灵魂的相遇”读者见面会上,与沈阳读者分享心得体会。
本报记者 刘海搏 文并摄
近日,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彦来到沈阳,在北方图书城参加了“文学与灵魂的相遇”读者见面会,与读者畅谈生活、谈创作、谈经典,并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当前正值辽宁举办第十四届全民读书节之际,陈彦认为,辽宁是一个“书香省份”,能够在这里与读者交谈互动,是非常愉快的事。
创作:感知生活,打通时代
本报记者:您创作了《西京故事》《装台》《主角》《喜剧》等长篇小说,其中《主角》更是获得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这些故事都与您的经历有关?
陈彦:一个作家的生活经历,决定了他的写作路径。《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很喜欢钓鱼,《白鲸》的作者赫尔曼·梅尔维尔曾在海上货轮工作,两位作家都是在深入体验海上生活之后,将这些经验集中起来,才创作了经典作品。
我曾经有几十年的时间在文艺团体做专业编剧、管理者,我写的所有长篇小说都离不开这些经历。《装台》《主角》《喜剧》与戏曲高度相关,《西京故事》《星空与半棵树》、最新完成的《人间广厦》,多少涉及了戏曲与舞台生活。
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西京故事》原本就是一部舞台剧。写完后,我觉得很多内容难以通过短暂的舞台剧呈现,就把它写成了一部长篇小说。舞台剧不能完全表达我内心对这个世界、对所处时代的感知,这才由舞台剧创作转入长篇小说创作。《西京故事》之后,我突然发现自己长期在文艺团体的生活工作经历非常丰富,甚至可能是我完成生命表达的最好方式,因此以做舞台辅助性工作的边缘群体为主人公创作了《装台》,《装台》完成后,它所对应的另一个主题就出来了——《主角》。
本报记者:您认为文学创作与生活、与时代存在怎样的联系?
陈彦:作家到底要写什么?我认为,一是生活,二是时代,并且要打通生活与时代的关系。对于文学作品,一千个作者有一千种写法,但归根到底,必须要有深厚的生活,能否在生活中“压榨”出别人不曾发现的东西,决定了作家创作的深度和广度。作家要找到最熟知的生活,将那些毛茸茸的细节与大时代紧密相连。
我认为,文学、戏剧、影视创作,“技术”永远排在生活之后。在处理了生活、时代与创作的关系后,最重要的就是塑造人物,将我们对历史、对当代的认知集中到若干个典型的、独特的人物上去。
目下,所有事物都在碎片化、每个人都在贡献碎片化,那么,创作者一项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整合时代碎片。我们既要写好脚下的现实生活,也要关注诗与远方。创作一部长篇小说,不是要编一个好故事,而是在打通生活与时代的关系后,将人物放到时代下进行深刻省察,寻找到我们讲述的人物与生活与时代的关系。
本报记者:在您看来,文学和阅读对于生活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陈彦:文学和阅读对生活似乎没有形而下的意义。只要有吃有喝有穿,即便没有文学和阅读,人也能活下去。这让我想起老子的观点:“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文学与阅读,对于具体物质来讲,有点儿似“无”。但这个“无”,是能反作用于“有”的。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文学与阅读,就是在省察生活。
所谓生活的意义,是人类智慧带来的。而经典,正是照亮我们智慧的那盏灯。照亮的方式,只能靠阅读。
阅读:始于趣味,归于经典
本报记者:您能为读者提供一些阅读建议、推荐一些书籍吗?
陈彦:首先,阅读应该始于趣味。将一本好读物放到身边,因为趣味而随时开始阅读。
趣味阅读之后,就应该进入选择性阅读,它会伴随一个人成长。人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阅读呢?我认为,一个有志于创作、有志于读书的人,只要认认真真读几本书就行了。比如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比如《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等。我大概每隔几年就会重读一遍《战争与和平》,感受伟大的作家对琐碎的人类生活、对宏大的时代背景的整合能力。如果能静静地把这些作品读完,一定会有非常了不起的收获。这是第二个建议。
第三,就是经典阅读。不读经典,人生就少了厚度。用有长度的生命经验,陪伴我们走过人生历程,会让我们有更强大的自信和独立的判断能力。一个人,不管从事什么行业,一生一定要读几部经典。
本报记者:在这个数字阅读盛行的时代,我们该如何更好地阅读?
陈彦:在数字化时代,每个人都会进行数字阅读。只要打开手机,我们要查看的,以及与之相似的内容就会立即蜂拥而至,谁也无法避免看短视频。当然,如果看后能会心一笑也很好,人需要减压。但生命不是短视频,而是一部长篇。因此,我们需要对数字阅读保持警惕。
阅读是随时随地都要做的事,在哪里都可以打开书本。不过,我更喜欢纸质书,尤其喜欢在书上写写画画,记下阅读感受。
总体来说,我认为阅读绕不开经典。不管是数字阅读还是纸质阅读,最应该选择的阅读对象,都应该是那些无数人用生命经验凝聚的经典。
人物简介
陈彦: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西京故事》《装台》《主角》《喜剧》《星空与半棵树》等。其中,《主角》获第十五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责编:闫尚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