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此青绿
主笔 刘璐
你一定在如茵的草地上玩耍过,在茂密的丛林间奔跑过,在葱郁的林荫道漫步过吧!那铺天盖地的绿色,总能让人心旷神怡。这是大自然的美妙馈赠,亦是社会生生不息的脉动。
今天是3月12日,我们迎来了第47个植树节。四季流转,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植“绿”行列,春日种下的树苗,终将挨过漫漫寒冬,变为大地上最美的风景。
这道风景让辽宁生机勃勃。
清晨,阳光穿过层层薄雾,轻轻洒落在辽宁省实验林场这片蓊郁葱茏的林木之上。微风拂过,树影婆娑、绿浪滚滚,好似奏起灵动幽婉的乐章。作为辽东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基地,林场自建立以来便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和更新造林等森林经营工作。近年来,以浑河源地区生态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科研项目,完成浑河上游水源涵养林功能恢复示范林建设2000亩,有效提高了地区水源涵养林经营水平和生态效能。
这道风景里,也绵延着悠悠历史。
在沈阳市北陵公园,有这样一棵神奇的松树,它并不像人们常见的树木那样,先长出一根粗壮的主干,继而再分成多个枝干向上生长。望向这棵古松的根部,六根粗细相当的“主干”几乎同时破土而出,并肩生长。不一样的外形似乎也赋予了它更为旺盛的生命力。生长至今,500多年已过。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展现着自然之美,亦记录了时代的更迭与岁月的变迁。
这道风景里,还蕴藏着无尽的宝藏。
多年来,辽宁不只追求“满眼绿”的生态效益,也追求“满眼果”的经济效益。试问,谁不爱辽宁的榛子、松子、核桃、板栗?“辽药六宝”更是让人赞不绝口。这些,都生长自广袤的森林。去年,我省出台推动林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动以松子、核桃等8类干果经济林和林菜为重点的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全省新建设特色经济林6.2万亩,发展林下经济4.98万亩,让无垠青山变富民金山。
风景无限好,由谁来描绘?
看,千千万万造林人的身影正在林间跳跃!而植树也与治沙密不可分。春天来了,老党员侯贵拿起铁锹,开垄、种树。20多年来,他累计造林2400余亩,存活20余万株,在科尔沁沙地南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建起抗击风沙的“绿色长城”。他的坚守是一代又一代“彰武治沙人”的缩影,70多年来,彰武人不断探索、久久为功,用执着与奉献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沙漠,真的可以变绿洲。
这个春天,你也来种一棵树吧,为这美丽的风景,再添新颜。
数说
按照最新森林资源监测数据显示,全省森林蓄积量3.75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283.69万公顷。
科尔沁沙地歼灭战2023年完成综合治理任务404.7万亩,占年度计划296.18万亩的137%;2024年完成综合治理任务398.2万亩,占年度计划378万亩的105%;今年计划完成综合治理任务330万亩。
责编:栾溪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
- 两会新华社快讯: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
- 习近平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
- 两会特稿|共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民盟民进教育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指明前进方向、凝聚奋进力量
- 看图学习丨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 总书记对经济大省挑大梁提出殷切希望
- 主播说联播丨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 习言道|全国两会,习近平再提两链
- 中国信心·强大韧性
- 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 | “社会工作一定要加强”
- 时政新闻眼丨参加政协联组会,习近平为何聚焦这一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 热解读·见微|细算“玉米账”与点赞DeepSeek背后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