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里的辽宁”被列入学生寒假书单
省内多所学校联合本报开展主题活动,打造德育项目
“课本里的辽宁”被列入学生寒假书单
多所学校联合本报报道组开展项目式学习计划。本报记者 卢立业 摄
本报记者 田 勇
《念念不忘——课本里的辽宁》特刊收获社会各界好评。连日来,省内多所学校举办“课本里的辽宁”主题班会,其中,东北育才学校、沈阳市沈河区育鹏小学、抚顺市望花区雷锋第二小学还将联合本报开展项目式学习计划,把“课本里的辽宁”主题嵌入学校特色教学活动,共同讲好辽宁故事、传播辽宁声音。
1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东北育才东关模范学校,学生们正在阅读《念念不忘——课本里的辽宁》特刊。
记者在学校的主题班会上介绍了稿件的采写过程,给学生们讲述了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战斗故事。学生们纷纷说:“这些故事我们没听够!”“我们想在寒假期间跟着辽宁日报游家乡!”“记者叔叔,欢迎你们常来!”
东北育才学校副校长、沈阳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馆长葛丽萍说,新学期开始后,东北育才学校将以该特刊为文本,进一步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功能,与学校“青年周恩来思想研究会”日常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在沈阳市沈河区育鹏小学,每个班级都有一面文化展示墙,展示的内容以辽宁工业为主题。
育鹏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李云彪说,辽宁日报的策划内容与学校的教学目标非常契合,“今年寒假期间,我们将把辽报特刊作为校外读物,推荐给全校每名学生和家长。新学期开始后,我们希望联合辽宁日报,将‘课本里的辽宁’打造成小微德育项目,共同建设校园里的流动课堂。”
“能把报纸里的故事做成口袋书吗?”“以后我能在课本里读到西塔大冷面和抚顺麻辣拌的故事吗?”在抚顺市望花区雷锋第二小学,记者与学生们热烈互动。
该校党支部专职书记赵锡君说,《念念不忘——课本里的辽宁》特刊系统梳理了课本里的辽宁元素,读来令人振奋。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乡,也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有着无可比拟的雷锋资源优势。“新学期开始后,我们将以‘课本里的辽宁’为契机,通过开展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和研学活动,更深入地讲好雷锋故事,讲好辽宁故事。”
截至1月7日,报道组已联合近20所中小学校、教育机构开展主题活动,“课本里的辽宁”成为校园内的高频词。接下来,报道组将邀请专家学者、劳动模范、大国工匠、优秀教师共同走进校园,让“课本里的辽宁”更出圈。
责编:齐志扬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