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要醉了

“露脆秋梨白,霜含柿子鲜”
节气意义上的秋天已接近尾声
但秋天的馈赠才刚刚开始
作为秋果“顶流”的梨
又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无酒人自醉
梨是中国第三大园林水果
产量仅次于柑橘和苹果
南北均有广泛种植
2022年人均产量
达到13.6公斤
原产于中国的
梨属植物栽培种
主要分为秋子梨
砂梨、新疆梨和川梨
不同品种群下
又有少则数十个
多则上百个的细分品种

鞍山南果梨
便属秋子梨系统
其色泽鲜艳、果肉细腻
爽口多汁、风味香浓
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有着“梨中皇后”的美誉
南果梨虽然叫梨
但外观却非“梨形”
一身圆滚滚
像水晶又像乒乓球
平均单果重80克左右
放在手心刚刚好

成熟的南果梨
吃之前轻轻一捏
薄薄的果皮下
是软乎乎的果肉
细细品嚼
香甜不腻
每到收获的季节
打开贮存南果梨的冷库
迎面就会感受到
一股浓浓的酒香味儿
让人沉浸在一种
“无酒人自醉”的
甜蜜状态中

北地南果香
南果梨原产于鞍山市
千山区大孤山镇对桩石村
据《中国果树志·第三卷》记载
现南果梨树母株仍生长于此
1986年经中国果树研究院
权威专家鉴定
该树被认定为南果梨祖树
自发现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
是仅存的一株
自然杂交实生苗南果梨树

鞍山地处松辽平原东南部
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
四季分明
春暖秋爽、夏热冬寒
雨热同期、干冷同季
十分有助于南果梨的生长发育

地貌东南高西北低
低山丘陵地带土壤种类
主要由棕壤性土
棕壤土和潮棕壤土等
比较适合灌木类生长的土壤组成
有机质含量丰实
地下水以山地、丘陵基岩裂隙水
和平原孔隙水为主
水质较好
极适宜南果梨灌溉
2013年
辽宁鞍山南果梨栽培系统
被农业部门正式认定为
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品梨正当时
南果梨栽后3年即能结果
一般5~8年进入盛果期
株产200~300斤
80年生大树
仍有相当高的产量
花初开淡红、全开洁白
一般花芽在3月初萌动
4月中旬露蕾
4月末开花
9月上旬果实成熟

刚采摘下来的南果梨
大多为绿色
表皮发硬、口感酸涩
存放一周左右
颜色由绿变黄
口感变得甜脆
再存放一周以后
颜色鲜红
口感爽滑细腻
香气更加浓郁
是食用的最佳时期

经过百余年的
人工嫁接和自然繁衍
鞍山南果梨栽培范围不断扩大
地处千山山脉的千山、海城
都是重要的产区
目前
全市南果梨种植面积约40万亩
年产南果梨40余万吨
综合产值超23亿元
以南果梨观光、采摘为特色的
休闲果园发展到30个
每年吸引游客40万人次

从鲜食南果梨
到南果梨酒、南果梨粽子
南果梨奶茶
一枚小果子
成了鞍山人“梨”不开的
“金色名片”


全国特产“大摸底”
你还有哪些地域好物推荐?
人民网《好品中国》栏目
与你一起
发现更多“中国好品”!
责编:李 莹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关心“小超市” 情系“大民生”
- 文明遇鉴|这个“地下军团”为何会成为“国家名片”?
-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10月7日—10月13日)
- 发挥民间外交独特作用,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学习进行时丨人间重晚晴——习近平总书记尊老爱老的难忘瞬
- 习近平会见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梁强
- 第一观察 | 习近平主席再谈“同球共济”
- 习近平:在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时的讲话
- 习近平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
- 薪火相传丨一草一木 清香隽永
- 习近平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