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看辽宁丨人民网:沈阳打造“办事满意之城” 让政务服务高效办成
人民网沈阳10月16日电(记者孝媛)2498项材料“只提交一次”或免于提交;“义务教育入学”“水电气过户”等跨部门“一件事”数量达110项;“公积金提取”等便民关键小事实现“掌上办、指尖办”,“二手房过户”等高频事项实现“全市通办”,“公租房补贴发放”等民生服务实现“免申即享”……今年以来,沈阳市全力打造智慧引领、集成统一、数据融合、协同高效的现代化数字政务服务体系,推动“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让政务服务“高效”“办成”。
“截至目前,沈阳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用户总量已达770万,日均访问量36万人次。” 沈阳市营商局行政权力运行监管处处长刘涛介绍说,如今,网上问、网上查、网上办已经成为沈阳企业群众办事的新常态。

工作人员展示“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人民网记者 孝媛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公民身份信息一旦发生变更,将会引起社保、医保、公积金、车辆、房产等重要信息的变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日前,沈阳市推出了“公民信息连锁变更一件事”服务场景,群众只需在沈阳政务服务网上提交一次变更申请,审批通过后,公安内部立即启动跨层级、跨警种联动,外部与医保、公积金等部门跨部门联动。通过“免申即享”的形式,同步发放新的身份证、驾驶证、机动车登记证、机动车行驶证、保安员证、爆破作业人员许可证等证件,变更医保和公积金账户等,群众无需多头跑动,证照全部免费邮寄到家。
“在首批上线15个事项的基础上,我们正在推进涉及社保、教育、银行、保险、工商、税务、婚姻登记、不动产登记等领域公民信息连锁变更,不断提升服务深度和服务广度。” 沈阳市公安局行政审批管理处处长李众表示。

工作人员展示“公民信息连锁变更一件事”操作流程。人民网记者 孝媛摄
“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落地应用的背后,是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能力的不断迭代跃升,是业务创新与技术赋能的深度融合,也是各个地区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的成果。
沈阳市以政务服务知识图谱为基础,进一步细化申报情形、精简引导问题,指导用户快速定位所需信息和材料,今年以来标准情形数量增长4.8%,引导问题总量减少7.1%。以一体化平台为能力核心,整合47个国家、省、市业务系统,实现系统通。以“一件事”场景为牵引,精准优化事项运行流程,有效衔接31个部门的209个事项,推动业务通,其中85.7%材料实现在线流转,大幅提升审批效率。同时,广泛开展“找茬”活动,帮助服务提升,今年累计收到“找茬”问题75612个,总体解决率达到98.4%。
沈阳市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车东育表示,接下来将围绕打造“办事满意之城”目标,充分运用“只提交一次材料”支撑能力,全力建设“扶残助残”“税费同缴”等服务场景,推出“军人退役”“大件运输”等一批“一件事”。大力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全生命周期的衍生服务、增值服务,年底前增值服务达到40项、中介服务达到80项。
责编:齐志扬
审核:刘 新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关心“小超市” 情系“大民生”
- 文明遇鉴|这个“地下军团”为何会成为“国家名片”?
-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10月7日—10月13日)
- 发挥民间外交独特作用,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学习进行时丨人间重晚晴——习近平总书记尊老爱老的难忘瞬
- 习近平会见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梁强
- 第一观察 | 习近平主席再谈“同球共济”
- 习近平:在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时的讲话
- 习近平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
- 薪火相传丨一草一木 清香隽永
- 习近平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