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尉凤英:我为新中国技术革新当先锋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辽宁日报特别策划《我和我的祖国》,记录在共和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奋斗的辽宁人。
第三期 《我为新中国技术革新当先锋》
主人公:老工人 尉凤英
这是一份出版于1966年4月21日的《辽宁日报》。照片上这位笑得灿烂的姑娘名叫尉凤英,那一年她33岁。
如今,尉凤英已经从当年那个不怕脏、不怕累的姑娘变成了一位耄耋老人。然而说到当年她被人称作“尉师傅”的日子,尉凤英依然难掩心中的激动。
1953年,20岁的尉凤英考进沈阳七二四厂当了工人。怀着对共产党和新中国的满腔热忱,她开始了自己的学徒生涯,钻研技术、大胆革新,进厂第一年就实现两项技术革新,仅用了247天就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
1955年9月28日,尉凤英作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在北京怀仁堂见到了毛主席。那一年,她刚满22岁。荣幸地获得毛主席接见,这一刻成为了尉凤英终身难忘的记忆,也让她有了更强大的工作动力。
就这样,从1957年至1965年,尉凤英和身边的同志们共同努力,完成了707项技术革新项目,创造价值185.5万元,仅用了434天就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生产任务,随后,又用了4个月时间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生产任务。
过往的成绩已然写在了历史的册页之中,退休后,尉凤英依然把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作为每天必看的节目。
如今,尉凤英已经91岁了,身体硬朗,生活简单又充实。尽管戴着“全国劳动模范”和“最美奋斗者”的头衔,尉凤英老人平日里的生活依旧深居简出,好似慈祥的邻家奶奶。无论荣誉满身或成就卓越,尉凤英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她始终铭记自己是一名工人,这个身份让她深感骄傲。她也始终记得自己国庆节站在天安门广场上的时刻,始终与广大劳动人民站在一起,那是她的根,她的魂。
记者 : 孔凡博、李冰、孙明慧
责编:闫尚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