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两个玉米品种入选全国十大高产品种
铁岭两个玉米品种入选全国十大高产品种——
本地推广百万亩 亩均增产50公斤
本报记者 王晓波
新闻背景
为响应中央一号文件“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的号召,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启动玉米高产竞赛。日前,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公布竞赛结果,铁岭市农科院自主培育的“铁391”和“郁青392”两个玉米品种入选全国十大高产品种。据了解,这是铁岭玉米首次获此殊荣。
9月10日,在铁岭市农科院院内的一处玉米试验展示田内,百余个品种的玉米已经进入乳熟期,其中一片玉米格外显眼。与周边其他玉米品种相比,这片玉米秸秆翠绿挺拔,叶片宽厚结实,玉米棒个个金黄饱满。两名科研人员穿梭在田间,测量株高、穗位,并记录玉米在田间的各种表现。
“这就是我们自主培育的‘铁391’,从试验地块的情况看,尽管今年雨水频繁,但这个品种到了乳熟期依旧‘青枝绿叶、活秆成熟’。”铁岭市农科院玉米所玉米三组副主持人陈尔冉解释道,一个玉米品种如果到了乳熟期秸秆依旧保持翠绿鲜活,说明它持绿性强、光合作用能力好,这样可以保证生长后期玉米干物质积累多、鼓粒好、增重效果明显。
在辽宁九圣禾郁青种业的240亩省农作物品种展示田内,“郁青392”的田间表现完全不输其他300余个玉米品种。在普通种植模式下,每亩3800余株的“郁青392”秸秆粗壮整齐、韧性好;玉米穗位几乎一致,大约在秸秆1米处;两三层的气生根,使秸秆抓地牢固。公司的辽宁销售中心经理白永杰扒开一穗玉米向周围人展示:“你们看,这玉米穗一粒封顶,不秃尖、不花粒。”
“这就是我们入选全国十大高产品种的两种玉米。今年受雨水影响,好多玉米品种发生了授粉不良、秃尖、苞叶过短等情况,但这俩品种表现稳定。目前,两处试验展示田内,玉米长势旺盛,预计干粮产量都能突破1000公斤。”陈尔冉说。
这两个玉米品种的田间表现如此优秀,还要从它们的培育说起。“铁391”和“郁青392”是铁岭市农科院投入最强的科研力量,于2012年开始组配材料,经过种质资源收集、基础材料创新、加代选择、测配筛选、标准品比试验等,最终通过区域试验和审定后才推向市场的。
“一个优良玉米杂交品种的检验往往需要耗时数年甚至10年以上。这两个品种培育成功后,我们从2016年开始布点试验种植,点位遍及东北华北各地,从最初的几个点位发展到几十个点位。”陈尔冉说,这两个玉米品种在田间不断试验种植,各种性状都比较稳定后,才通过辽宁铁研种业和辽宁九圣禾郁青种业推广给东北华北地区及全国其他地区的农民种植。
“这两个品种属于中晚熟玉米杂交品种,具有脱水快、抗病性、抗倒性及丰产性更加优良的特性。目前,已经在辽宁、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北、天津等地推广种植,在铁岭的推广面积约为100万亩,平均亩产可增加50公斤。”陈尔冉说。
6年来,昌图县八面城镇玉斌玉米种植合作社一直种植“郁青392”,在搭配实施保护性耕作大垄双行种植模式的情况下,1200余亩地亩产均达到1000公斤,成功带动周边农户种植此玉米品种1.5万亩。
“这个品种在田间综合抗性强,千粒重超过368克,十分受粮商欢迎。尽管今年雨水大,但是这个品种的田间表现依旧不错,再过半个月,合作社就能迎来丰收了。”合作社理事长付玉斌笑着说。
责编:曹思洋
审核:刘新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