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头实操课”教你如何提升粮食单产
本报记者 田 甜
玉米、大豆单产提升地块如何实现水肥精准调控、化学防控?单产提升工程项目区如何进行高效管理?6月18日,阜新市举办2024年百万亩农业单产提升攻坚行动关键技术现场观摩会。炎炎烈日下,省、市农业专家在田间取材、地头授课,拔出茁壮生长的玉米、大豆秧苗,就地分析讲解叶片在不同生长期的病虫害防控要点、田间管理关键技术。
2023年,彰武县承接实施国家首批玉米单产提升工程20.62万亩,项目区平均每亩增产680斤以上。今年,阜新市把百万亩农业单产提升作为全市“十项攻坚行动”之一,聚焦粮食作物单产提升的瓶颈问题,重点优化品种选择和技术应用,在全市范围内划定109.44万亩玉米、大豆单产提升项目区。
每到一处地块,专家都根据作物生长周期,深入浅出地讲解病虫害防治与水肥管理策略,为夏季田间管理提供具体指导。“看,田边设置的3台小型诱捕器已成功捕获10头左右玉米螟成虫。”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建设镇哈不台村的单产提升工程项目区,阜新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正高级农艺师隋晓舟详细介绍今年病虫害发生的趋势预报,讲解诱捕器在病虫害防治中应如何发挥作用。目前,全市16个监测点利用高空测报灯、自动虫情测报灯和远程监控设备,全天候监控玉米田虫害,为单产提升工程提供坚实的植保支撑。
“以往种植大豆时,我们不懂得打控旺剂,导致大豆出现倒伏情况。今年,专家指导我们如何施用控旺剂,这让我们种植户更加安心,增产的信心更足了。”阜新县通达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亮深有感触地说。
据阜新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维广介绍,实施百万亩农业单产提升工程以来,指挥部办公室、阜新市委组织部和农业农村局先后联合举办了十余场培训活动,既有校内的理论讲座,也有田间实战教学,目的就是把各成员单位、市县乡村以及基层的合作社组织起来,全面参与到百万亩农业单产提升工程当中,确保工程取得全面胜利。
责编:闫尚
审核:刘新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