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雨需要“天时地利” 很难精准“错峰”
今年几场人工增雨赶上出行高峰,许多市民表示不解,专家详解工作原理——
增雨需要“天时地利” 很难精准“错峰”
本报记者 赵 铭
5月18日至19日,我省出现今年首场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省气象局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在自然降雨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全省普降中雨、局部大雨。
从今年4月末起,辽宁迎来4场不小的降雨,这4场降雨均有人工增雨助力。
这几场增雨,有的赶上了交通早晚高峰、有的在“五一”假期返程高峰。于是许多市民费解,就不能换个时间增雨吗?
为搞清楚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高级工程师刘旸。
“人工增雨就是当自然形成的降水不能满足需要时,通过对云内环境进行人工干预来增加降水。”刘旸说,群众所认为的“人工降雨”,正确说法其实是“人工增雨”,这是人工影响天气的重要手段。
《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348号)规定: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
人工增雨是不是想增就增?刘旸表示,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人类无法凭空呼风唤雨,想要人工增雨,首先要有云,晴天是无法进行人工增雨的。
那么什么样的云适合增雨呢?首先要了解成云致雨的条件。我们看到的云是由悬浮在空中的小冰晶或小水滴组成,当它们“长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降雨。
在自然条件下成云致雨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有小冰晶,作为启动条件;二是有充沛的水汽,作为生长条件。
人工增雨涉及的云物理知识比较复杂,我们最常见的人工增雨方法是在云内播撒催化剂补充小冰晶,这种情况需要满足的云条件有:一是缺少小冰晶;二是水汽充沛;三是适宜的催化剂温度;四是有一定的上升气流。
因此,一般在自然云已经降水或者接近于降水的条件下,人工增雨的方法才能发挥作用。“这样的条件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并不是想增雨就能实现的。而且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当有降水需求时,就要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刘旸说。
这样就很好解释为何最近几场人工增雨没有避开出行高峰,“赶巧”那个时候条件成熟了、时机到了,气象部门必须把握住,错过时机再增雨是增不了的。
既然人工增雨无法“错峰”,能不能不“增”?
刘旸解释,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一年之计在于春。从我省降水量的全年分布来看,春季降水少,但这个时候春耕春播、森林草原防灭火对降水的需求很大。近期我省开展的人工增雨,有效增加了降雨量,对于改善土壤墒情和空气质量、促进作物生长、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责编:闫尚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