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果北种” 本溪产枇杷卖到了海南
本报记者 许蔚冰
金黄色的枇杷、浅绿色的芭乐、紫红色的桑葚……这些产于我国南方的水果,经“南果北种”移植到本溪市溪湖区日月岛街道达贝沟村后,正以特色农业的成功实践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5月14日,在达贝沟村和莓庄园的温室大棚里,负责人高桂哲正和同事一起给枇杷树浇水,数十株枇杷树的枝头已经能看到金黄色的枇杷幼果,“上一茬果全部卖出了,这批枇杷果目前已经全部预订完了。”高桂哲说。
几年前,高桂哲在本溪市农业部门特色种植政策的扶持下开始种植草莓。她建起20余个大棚,并引进多个草莓品种,种出的草莓很快进入沈阳、辽阳等周边市场。
经过一段时间后,高桂哲的草莓种植进入瓶颈期,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她主动寻求变化,与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本溪市农业部门的专家取得联系,引进口感和色泽更好的白色草莓和粉色草莓。
这两种草莓不仅顺利进入沈阳、辽阳等周边市场,还销售到南方多个城市。“从消费者的反馈中我了解到,我们的草莓比原产地的白草莓更受欢迎、口感更好。”高桂哲说。
通过向农业专家请教,高桂哲得知:北方的土壤和气候更适合草莓生长,四季温差孕育出草莓的独特风味。于是她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把南方的水果移植过来呢?
“南果北种”的想法得到农业专家的认可。在专家的帮助下,高桂哲精心选择了枇杷、芭乐、桑葚、百香果、火龙果、无花果等一批典型的南方水果进行移植,“一开始并不顺利,枇杷曾损失了好几千斤。”高桂哲说。
在不断摸索中,高桂哲发现,温度是“南果北种”成功的关键。于是,她对原有大棚进行完善,使其更保暖。“‘南果北种’成功了,我种的枇杷最远卖到了海南。”高桂哲自豪地说。
“南果北种”不仅让高桂哲尝到了甜头,还带动了100余名村民就业。近年来,本溪市提出以建设特色农业强市为目标,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迈出新步伐。本溪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果北种”是特色种植的一次成功尝试,为推动本溪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贡献。
责编:曹思洋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去年全省5G基站、5G移动电话用户增速分别居全国第五位和第六位 超前布局新基建 助力振兴加“数”跑
- 新时代辽宁文学“火车头”创作计划启动仪式暨“文学名家辽宁行”活动在沈阳举办 张宏森出席并讲话
- 郝鹏会见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张宏森一行
- 全省警示教育会召开
-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中俄文化年”将为中俄友好的世代传承、为两国人民的相知相亲注入新动力
-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今年是中俄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年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会见记者
-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今天的中俄关系来之不易 值得双方倍加珍惜和呵护
-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中俄应该以建交75周年为新起点 更好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