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县积极推行保护性耕作“张庄模式” 把黑土地用好养好
本报讯 记者狄文君报道 “今年我家种了30多亩玉米,全部采用‘张庄模式’,亩产1800多斤,总产量达5万多斤,现在玉米都通过合作社卖出去了。”秋收刚结束,铁岭市铁岭县蔡牛镇榆树堡村的刘长波就拿到了卖粮款。
刘长波是种地的“老把式”,过去他家每亩玉米也就产一千二三百斤。加入张庄玉米新品种推广专业合作社后,刘长波转变了观念开始学习保护性耕作技术。
扛起粮食稳产保供责任,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铁岭县通过张庄合作社先试先行,发挥赵玉国等一批党员致富骨干先锋模范作用,以高水平用养结合解决黑土地保护中的观念、技术和效益问题,积极推行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张庄模式”。
党建赋能,让黑土地“持久续航”。推动地域相近、产业趋同的村党组织建立产业联合党委,形成产业振兴联合体。依托张庄玉米合作社党支部,在种植、收储、销售等环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蔡牛镇玉米产业联合党委坚持组织架构联建、惠农政策联讲、种植科技联推等8种运行机制,为联建村提供全方位服务。目前,合作社推广和辐射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达3.8万亩。
人才献智,合力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为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张庄合作社主动与高校院所合作,引进农业专家,共谋黑土地保护利用良策,在铁岭市率先推行了3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通过连年秸秆还田,合作社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比普通地块要高出2%左右,保水能力相当于增加50毫米降水,可延缓旱情10天左右。
科技助力,“数字农业”增产又增效。围绕黑土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合作社以“数字农业”为抓手,通过打造1260亩智慧农业基地,引入5G智能无人驾驶和土壤检测、气象预警系统,实现了对农田和气象信息的全天候实时监测,出苗率、增产率提升10%以上。而运用北斗导航精准播种,每100亩耕地可增收1.2万元。
责编:王 永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省领导深入各地开展安全生产巡查工作
- 看图学习丨秉持合作初心 建设开放、活力、强韧、和平的亚太共同体
- 习言道|掷地有声!习近平在美演讲中的“我”和“我们”
- 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确定性、提升稳定性——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引发国际社会热烈反响
- 金色相框|习近平主席旧金山之行
- 第一观察 | 初心、信心、同心,习近平主席这样擘画亚太发展
- 弘扬亚太合作初心 领航繁荣进步新程——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引发国际社会热烈反响
- 第1视点|习近平:共同打造亚太下一个“黄金三十年”
- 时政新闻眼丨从四个维度,解读习近平旧金山之行
- “在历史关头,我们共同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习近平主席出席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纪实
- 时习之丨携手共促亚太高质量增长 习近平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