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遗珍
辽白釉仿藤条梁瓜棱形注壶
春秋牛首三角纹柄弧背铜刀
辽三彩八棱驯犬纹陶供盒
本报记者 赵 雪 专家支持 建平县博物馆馆长 董艳军
建平县博物馆
场馆介绍
建平县博物馆位于朝阳市建平县中兴街14号,红山脚下。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现馆楼重建于2007年。馆楼总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100平方米,展厅面积4000平方米。
博物馆内珍藏了各个历史时期文物6800余件套,其中国家级珍贵文物170余件套。馆内设有5个固定展厅,1个临时展厅,展出文物1900余件,详实地记录了建平县的历史变迁。
必打卡的三个理由
壹
宋徽宗制造“大晟编钟”
这口由村民在水塘里刨出的编钟是由宋徽宗赵佶制造的“宝贝”——大晟编钟,当时总共造了24口。北宋灭亡后,金兵将这些编钟带走,目前全国共发现大晟黄钟17口,辽宁地区就有两口。建平县博物馆馆藏的这口编钟钟面刻有“黄钟中声”,据猜测是当时成套编钟之中的定律之钟。
贰
辽代鸡冠壶一次看个够
叁
在建平县博物馆馆藏的大量辽代瓷器中,鸡冠壶可谓是一大亮点。建平县博物馆的鸡冠壶数量超过40件,而且种类十分齐全,包括单孔鸡冠壶、双孔鸡冠壶、提梁式鸡冠壶等,釉色不仅有白釉、绿釉、黄釉,还有一款辽三彩划花鸡冠壶,这款鸡冠壶也是建平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金代铜镜当中的“宝镜”
建平县博物馆馆藏大量的金代铜镜中有一款绝对值得一看,那就是金代鸟兽铭文铜镜,其做工精细到镜中的狮子浮雕都能分出“雌雄”。金代禁铜,每做一件金属器都要国家验证,市场才能发行,但这面铜镜,镜面厚而重,镜面的直径也是辽宁地区发现的铜镜中最长的,绝对是货真价实的“宝镜”。
博物馆印象
建平县一直被称为灵秀之地,这里有燕国长城、汉代长城墩台,还有辽代惠州古城和金代古塔……当然,更值得骄傲的是,早在5500年前,这里就孕育了可与古埃及金字塔相媲美的红山文化遗址。
建平县博物馆是辽宁各县中成立博物馆比较早的。虽然博物馆面积不大,但内容十分丰富。这里有玉质温润的红山文化玉发箍,有汉代“仓粮窑记”款灰陶罐,有纷繁复杂又不失端庄高贵的辽代琥珀璎珞组饰件,有造型大气的辽代三彩划花鸡冠壶,馆藏文物中国家级珍贵文物就有170余件套之多。
除了让建平县声名远播的红山文化遗存,建平县的辽文化遗存也是一大看点。辽代时期,建平县隶属于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县),处于辽文化的中心地带,因此遗存了大量展示辽代繁盛物质文明的奇珍异宝,辽文化的魅力在这里被展示得淋漓尽致。而且由于建平县地处农耕文化向游牧文化的过渡带,因此很多这里展出的辽代文物都开始有了民族融合的基因。也许在这里,你会发现一个你所没听说过的辽国!
镇馆之宝
春秋牛首三角纹柄弧背铜刀
《曲礼·金工》注:“削书刀也,东周和秦汉时用来除去书写在木牍或竹简上的错字。”这把铜刀就是削书刀,1974年6月出土于建平县太平庄镇,形制十分完整,外表呈黑色,牛首铸塑,形象逼真生动。因此刀形制极为少见,成为研究北方少数民族地区青铜文化以及工艺的重要资料。
辽三彩八棱驯犬纹陶供盒
三彩釉陶器于辽代中期出现,流行于晚唐,有别于唐三彩和宋三彩,这种自成体系的三彩瓷器被称为“辽三彩”。辽三彩通常采用高温素烧、低温釉烧的二次烧成工艺,胎釉之间施白色陶衣,釉以黄、绿、白为主,施釉时用不同色调的釉料按胎面图案设计巧妙搭配,形成了明艳鲜亮的装饰效果。这款辽三彩八棱驯犬纹陶供盒八棱八面,每面凸雕人物驯犬图案。整体造型美观大方,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浮雕图案显示出了浓重的草原民族生活气息,在众多的辽代陶瓷器物中可谓独树一帜。
辽白釉仿藤条梁瓜棱形注壶
辽白瓷深受定窑白瓷烧造技术的影响,在造型和装饰上均显现出定窑工艺的痕迹,素有“北定”或“土定”之称。这款棱形注壶通体白瓷质,绳梁前部雕三片花叶,桃形内口下凹,口外三道凹弦纹,弧腰瓜棱,下腹外展,圈足平底,通体施白釉,体现了典型的游牧民族文化特征。
责编:徐硕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