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党员管理“风筝高飞线不断”
本报记者 曲宏
“过去在外打工,感觉自己就像个没根的人。现在好了,党支部有专人和我结对子,微信群里学习资料不断,在北京还有个‘家’,心里特别踏实。”近日,在北京创业的朝阳籍流动党员鲁爽丽感慨万千。
鲁爽丽的“踏实感”,源于今年以来朝阳市对流动党员开展的几项行动,即“教育固基”“双地共管”“暖心共促”等,有效破解了流动党员管理难覆盖、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等问题。
在行动中,朝阳市建立起涵盖2993名流动党员动态信息台账。党支部为每名流动党员明确1名委员作为结对联系人。县、乡两级分别确定N名协调员,让每名流动党员都有人联系、有人关心。朝阳市在北京成立流动党员党委,下设6个区域流动党员党支部,增强了党员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
“教育固基”行动让流动党员的党课学习从“被动”转向“主动”。“我们常年在外,最担心学习跟不上。现在党支部每周都在群里发学习资料,还有‘云党课’。年底回家,村里还专门为我们开了‘归乡课堂’,把错过的课都补上。”常年在外务工的流动党员刘庆东说。
朝阳市整合精品党课、微视频、红色影视等学习资源,开展线上“三会一课”和“云党课”。目前,已线上组织学习114次、覆盖流动党员1125名。同时,朝阳市抓住流动党员春节、国庆等节假日集中返乡契机,组织流动党员返乡集中学习560余人次、组织生活210余场次。
“双地共管”行动对流动党员从“两不管”向“一起管”转变。朝阳市压实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管理责任,做到流动党员在哪,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就跟到哪。对工作稳定、长期在外的流动党员,积极协调流入地党组织,及时转接正式组织关系;对短期流动的党员,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2000余个。
“过去最头疼的就是流动党员‘管不着、找不到’。现在‘双地共管’机制给了我们清晰的路径和抓手。我们与流入地党组织定期互通信息,共同拟定学习活动计划,考核反馈也有了依据,真正实现了‘风筝高飞线不断’。”凌源市小城子镇党委组织委员鲍婧深有感触地说。
在“暖心共促”行动中,朝阳市建立了联系关爱机制,对流动党员实行“四联两访”,即过“政治生日”必联、逢年过节必联、外出返乡必联、改变流向必联,生病住院必访、特殊困难必访。结对联系人及时在就业信息提供、医疗咨询协助、子女教育政策解读等方面提供帮助。目前,已累计走访255人次,帮助解决困难534件。搭建交流平台,组织返乡流动党员为家乡的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想法子、谋路子、献计策。
责编:曹思洋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