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良策 建真言 凝共识——省政协聚焦中心工作提升履职质效
本报记者 关艳玲
从补齐经济结构短板到塑造发展新动能,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到产业集群发展,从城市更新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省政协坚实的履职足迹,清晰地镌刻在时间轴上。
谋良策、建真言,凝共识、聚合力,“十四五”以来,省政协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在服务中心工作中发挥政协优势、展现政协担当。
好的营商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先手棋”。如何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让民营企业近悦远来?不久前,省政协举办的民营经济沙龙,民营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围坐一起,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以及调查研究情况,围绕推动我省制定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建言献策。“这样的主题沙龙很有意义,发展的信心也更足。”到场的企业家纷纷表示。
省政协通过不同形式协商建言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围绕“助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举行专题协商会,举行“弘扬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界别协商座谈会,调研营商环境建设和民营企业诉求……
不当局外人,画好同心圆,省政协始终与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同频共振、同心同向。一个个饱含真知灼见的提案建议,最终化为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的政策举措和生动实践,彰显着不可或缺的“政协力量”。
辽宁工业体系比较完备。如何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这一宏大课题,省政协持续发力。
“数字化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打造智造强省”“大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加快辽宁机器人产业发展”……一项项协商议题、一次次专题调研,形成了一批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意见建议,一系列有分量、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为省委、省政府完善决策、促进工作提供参考。
按照省委部署,在推进辽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省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分别牵头推动精细化工、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电力装备3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
督导调研、跟踪推进,省政协把深入一线专班式推进和发挥委员专业优势紧密结合,深入企业了解发展难题,推动破解产业发展痛点堵点,切实以履职实效助力重点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省政协引导委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贴近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履职着力点。在铁岭市银州区七里屯村,政协委员了解到100多户村民因小区无质检和消防验收手续,面临无房照、无物业难题。委员们依托“辽事好商量,聊事为人民”协商平台子品牌——“炕头协商”平台,协调多部门召开专项推进会,解决水电供应、资金等问题,协调房产局驻村办理房照,组织选举业主委员会,聘请物业公司,使当地居民实现了“住有安居、住有优居”。
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省政协创建“辽事好商量,聊事为人民”全省政协统一的制度化协商平台,在辽的全国、省、市、县四级政协委员下沉基层履职,助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基层治理难事。
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截至2024年末,通过“辽事好商量,聊事为人民”协商平台,形成提案9187件,形成社情民意9825件,开展协商活动14823次,助推解决民生实际问题9495件……
责编:曹思洋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