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链成群壮大新能源产业
大连太平湾合作创新区风电新型材料制造基地封顶——
聚链成群壮大新能源产业
本报记者 王荣琦
塔吊挥舞着巨臂,有条不紊地吊运着建筑材料;工人有的在进行钢结构焊接,有的在对墙面进行最后的修整……在大连太平湾合作创新区风电新型材料制造基地项目施工现场,一座现代化厂房的主体结构拔地而起,已初具雏形。从项目开工到成功封顶,太平湾再次展现令人惊叹的“加速度”。
“项目自开工以来即进入全力抢工状态,目前现场施工人员达200余人,各类起重机械20余台。大家齐心协力,日夜奋战,才有了如今的成果。”运达招运北方(辽宁)新材料有限公司基建业务负责人宋俊江介绍。
太平湾风电新型材料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由运达股份联合招运新能源公司建设,项目分两期,占地面积约21万平方米,将主要建设4条大兆瓦风电叶片生产线,配套建设生产厂房、综合办公楼、仓库等设施。其中,主厂房长805米、宽48米,是运达股份迄今最长、最大的单体厂房。项目投产后,可年产200套150米级大兆瓦风电叶片,为风电产业注入强大动力。
该项目是大连太平湾风电母港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投产后将推动太平湾风电产业集群式发展,助力大连市新能源产业链集链成群。“项目计划于今年年底完成所有单体围闭工程,随后开始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整体计划于2026年年中竣工投产。届时,这里将成为风电叶片生产的重要基地。”招运新能源公司副总经理王润德表示。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大连太平湾合作创新区抢抓机遇,以“风电电厂+装备园区”双轮驱动模式,加速打造以风电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生态。今年6月,太平湾风电母港正式揭牌亮相,总体规划面积约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风电、光伏、新型储能、绿色燃料等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现已形成集大兆瓦风电主机、塔筒钢结构、风电叶片、海底高压电缆“四大件”于一体的风电装备产业布局。“四大件”全部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近50亿元。
今年以来,大连太平湾合作创新区风电产业硕果累累,不久前,8台风电主机完成包装,运输出港。这批主机设备是太平湾风电母港产业园首个国外订单项目。“目前公司与三峡辽宁鞍山岫岩项目、华能辽宁清洁能源瓦房店项目、润航新能源项目等开展合作,全年排产达到200多台,产值预计达到10亿元。”运达北方(辽宁)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经理王政介绍。
在中水四局(大连)能源装备工程有限公司的塔筒制造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熟练地进行拼板、下料、卷圆等工作。中水四局(大连)能源装备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王亚文介绍,今年除了庄河V海上风电项目订单,公司又接到来自河北的20套风电单桩基础新订单,正抓紧生产赶进度,其中3套已生产完毕,近期准备出运。
下一步,太平湾风电母港产业园将持续围绕风电“四大件”全产业链,加快推进上游材料及零部件、下游总包及运维等风电产业补链、延链,构建全链条风电产业发展体系。
责编:李 莹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时政新闻眼丨韩国之行收官日,习主席这些声音值得铭记
- 经纬线·2026,APEC第三次开启“中国时间”
- 金色相框|习近平主席韩国之行
- 习近平同韩国总统李在明会谈
- 习近平结束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对韩国的国事访问回到北京
- 习近平圆满结束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对韩国的国事访问
- 大国外交最前线丨走!见证一场氛围感拉满的欢迎仪式
- 特稿|为开创亚太和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汇聚强大合力——习近平主席向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的书面演讲引发国际社会热烈反响
- 近镜头|中国接任APEC东道主
- 习近平同韩国总统李在明会谈
- 习近平宣布中方将在深圳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