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姐”把荒山变成花果山
本报记者 张铭哲
深秋时节,阜新市彰武县五峰镇乱山子村北山上,一片酸枣林用茂密的根系锁住了曾经随风起舞的沙土。27岁的“酸枣姐”董嘉男,在这片由她亲手变绿的荒山上,迎来了返乡创业的首个收获季。
“今年预计收获6万斤酸枣。”董嘉男捻开一颗深红色的果实说,“目前,我们的酸枣主要销往中药材市场和食品加工企业,用于制作酸枣仁、酸枣仁饮料、雪糕等产品。”与此同时,她以“彰武酸枣姐”的网名积极开拓线上销售渠道,已经通过电商平台售出近千斤酸枣。县城的实体展示店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彰阜果园”这个品牌已渐渐在当地打响了名气。
选择回乡创业,董嘉男也曾迷茫过。两年前刚从城市返乡时,她并不确定未来的方向,“只是心里总觉得该为家乡做点什么。”在系统了解彰武70多年的治沙历程与沙地农业特点后,她发现了酸枣这一耐旱、耐贫瘠且经济效益可观的作物在当地的产业空白。“酸枣浑身都是宝,又特别适合在这里的沙化土壤种植。”董嘉男说,“那一刻,我忽然看清了前进的方向。”
说干就干。2024年3月,董嘉男的300亩酸枣基地在乱山子村北侧的一座荒山上动工。结果,一上山整地,就遇到了“下马威”。
“钩机挖开土层,底下全是石头。”对于初见荒山“真面目”时的情景,董嘉男记忆犹新。石头不清理,就无法整地成垄。“当时压力挺大,怕第一步就垮掉,偷偷掉过眼泪。”她坦言,“我们就像在土里捡土豆,一筐一筐、一车一车地从山上往下运石头。”
在整地工作推进的同时,育苗也同步展开。当一株株嫩绿的杯苗在大棚里长到5厘米至8厘米高时,新的任务接踵而至——将19.8万株杯苗人工移栽到山坡上。那段时间,董嘉男几乎长在了地里,手把手地教乡亲们掌握移栽的深浅和间距。她的父亲董春龙看着女儿白天在田间忙碌,晚上还抱着资料研究,当初担心她“三分钟热血”的想法早已烟消云散:“真没想到她有这股钻劲儿,硬是把自己练成了半个专家。”
今年春天,董嘉男遇到了新挑战。酸枣存在稳产短板,为确保丰产期后产量稳定、品质过硬,她开始进行酸枣树的嫁接改良。“直接栽种的酸枣苗有60%的变异率,容易导致产量忽高忽低。嫁接后,不仅果形均匀、果子更大,出仁率也更高,还能精准定向培育品种。”董嘉男解释道。她还按用途划分了种植区——270亩药用品种专攻酸枣仁市场,30亩食用品种面向鲜食和果肉加工。
首个收获季的丰收,让董嘉男更有底气:“明年秋天,300亩酸枣将全面进入丰产期,我计划从酸枣面、酸枣仁、酸枣枕头芯中筛选品类启动深加工,最终打造从育苗、种植到原料加工、成品销售的全产业链条。”
更让她振奋的是,这一年的创业实践吸引了周边村民的广泛关注,不断有人前来考察取经。“如果我能在没人看好的荒山上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用实实在在的成果说话,就一定能带动更多乡亲一起创业致富。”望着这片从荒坡变身而来的酸枣园,她信心满满,“我的梦想就是把一座座荒山变成花果山,再把花果山变成造福乡亲们的金山银山。”
责编:杨金凤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时政新闻眼丨韩国之行收官日,习主席这些声音值得铭记
- 经纬线·2026,APEC第三次开启“中国时间”
- 金色相框|习近平主席韩国之行
- 习近平同韩国总统李在明会谈
- 习近平结束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对韩国的国事访问回到北京
- 习近平圆满结束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对韩国的国事访问
- 大国外交最前线丨走!见证一场氛围感拉满的欢迎仪式
- 特稿|为开创亚太和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汇聚强大合力——习近平主席向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的书面演讲引发国际社会热烈反响
- 近镜头|中国接任APEC东道主
- 习近平同韩国总统李在明会谈
- 习近平宣布中方将在深圳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