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这场大会专治土地“生病”——给土地“洗个澡” 庄稼长得好
本报记者 王荣琦
秋收刚过,地里的农活儿告一段落,可不少农户却发了愁:为啥草莓种了几年就不长了?为啥草莓、生姜、药材越种越少、病越来越多?这地,好像“累坏了”。
11月1日,在大连,一场特别的大会为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带来了新办法。这场由大连海发集团旗下大连绿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氯化苦土壤熏蒸技术交流发展大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专家、农技人员、种植大户和政府代表齐聚一堂。
大家聊的是一个专业词——“土壤熏蒸”,说得通俗点,就是给土地“消消毒”“洗个澡”。就像人感冒了要治病,土地种久了也会“生病”。连续几年种同一种作物,土壤里的病菌就会越积越多,导致庄稼减产、品质变差。数据显示,种了3年到5年的地,八成以上都会得“土传病”,轻则减产两成,重的能少收四成,全国每年因此损失超过300亿元。
怎么破?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沈阳农业大学等单位的顶尖专家纷纷支招。他们推荐的氯化苦土壤熏蒸技术就是一种高效又环保的土地治疗法。用这种技术处理过的地,能杀死土壤里的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让土地重新“活”过来,还能少打农药、少用化肥,种出的菜更安全、果子更甜。
安丘市相关负责人上台分享了安丘的经验:“过去十年,安丘大力推广氯化苦土壤熏蒸技术,百万亩良田焕发了新生。地域减少农药投入2.5亿元、化肥2.2亿元,带动农民增收50亿元。最具代表性的大姜产业,姜瘟发病率从70%降至10%以内,亩产实现跨越式提升,每亩可增产3000斤。农产品安全标准更符合国际认证要求,出口率显著提升。”这实实在在的成效让在场的人惊叹。
在现场,大连绿峰化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重点攻关熏蒸技术智能化装备研发、土壤熏蒸技术等课题,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这一合作将整合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与企业的产业化能力,推动氯化苦土壤熏蒸技术在精准施药、智能监测、技术应用等方面实现突破性创新。
责编:杨金凤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时政新闻眼丨韩国之行收官日,习主席这些声音值得铭记
- 经纬线·2026,APEC第三次开启“中国时间”
- 金色相框|习近平主席韩国之行
- 习近平同韩国总统李在明会谈
- 习近平结束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对韩国的国事访问回到北京
- 习近平圆满结束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对韩国的国事访问
- 大国外交最前线丨走!见证一场氛围感拉满的欢迎仪式
- 特稿|为开创亚太和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汇聚强大合力——习近平主席向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的书面演讲引发国际社会热烈反响
- 近镜头|中国接任APEC东道主
- 习近平同韩国总统李在明会谈
- 习近平宣布中方将在深圳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