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盐田白茫茫 如今沃野粮归仓
周爽 冯海英 本报记者 张霖
金秋时节,丰收季。在盘锦市盘山县羊圈子镇大羊村种粮大户杨忠英的稻田里,4台收割机往来穿梭,收割、脱粒一气呵成。望着眼前的景象,杨忠英难掩喜悦:“今年水稻收成好,亩产预估能超1400斤,加上稻田养蟹的收入,效益肯定错不了。想不到过去白花花、硬邦邦的盐田,现在能实现高产了。”
从小在羊圈子镇长大的杨忠英今年45岁,已经种了20多年地,此前通过土地流转,获得了1600亩“盐改水”与“旱改水”土地的经营权。“今年这收成,让我更有信心了,用盐田改成的水田和其他村民种的水田比,一点儿也不差,旱田改的水田更不用说了。听了专家的建议施了有机肥,感觉土地改善了很多,盐碱控制住了。”杨忠英笑呵呵地说。
这一变化源于羊圈子镇“盐改水、旱改水”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盘山县自然资源局局长王青杰告诉记者,项目总投资7.52亿元,整治规模大、工序复杂,但生态效益非常显著。
羊圈子镇域内均为退海之地,地势低洼平坦,退海后的沙碱土形成天然盐田。“夏天水汪汪,冬春白茫茫,只听耧声响,不见粮归仓。”没有淡水灌溉,找不到好的出路,村民只能靠卖盐为生。然而,盐田的无序开采与尾水排放导致氯离子超标,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面对这一情况,盘锦市从增加耕地面积入手,推动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并进,将白花花的盐田改造为绿油油的稻田。
“盐随水来,盐随水去。”项目团队采用“二次洗盐+客土压碱+有机肥改良”综合治理路径,将土壤的含盐量严格控制在1‰以内。经过土地平整、排灌系统建设与农田生态修复,昔日的低效盐田和中低产旱地终于变成“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的高标准水田。
“从2023年启动‘盐改水、旱改水’工程以来,羊圈子镇已新增水稻种植面积16823亩,其中旱改水8638亩、盐改水8185亩。”羊圈子镇镇长李论说,通过科学治理,目前已形成 “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生态种植模式,新增稻田总产量约2400万斤、河蟹养殖总产量约100万斤,和改造前相比,每亩增收800元,最大限度地释放了农村土地价值。
从盐田到良田,从低产到丰产,盘锦“盐改水、旱改水”项目以实实在在的丰收,诠释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深刻内涵。
责编:栾溪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时政新闻眼丨韩国之行收官日,习主席这些声音值得铭记
- 经纬线·2026,APEC第三次开启“中国时间”
- 金色相框|习近平主席韩国之行
- 习近平同韩国总统李在明会谈
- 习近平结束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对韩国的国事访问回到北京
- 习近平圆满结束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对韩国的国事访问
- 大国外交最前线丨走!见证一场氛围感拉满的欢迎仪式
- 特稿|为开创亚太和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汇聚强大合力——习近平主席向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的书面演讲引发国际社会热烈反响
- 近镜头|中国接任APEC东道主
- 习近平同韩国总统李在明会谈
- 习近平宣布中方将在深圳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