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缘何成为丹顶鹤迁徙中转站

远道而来的丹顶鹤在辽河口湿地歇脚,以储备充足体力。 景海艳 摄
本报记者 费嘉维
深秋的辽河口湿地,芦苇荡泛起金色涟漪,体态修长、身姿优美的丹顶鹤在湿地间或是散步觅食,或是起飞盘旋,与湿地的红滩绿苇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自然画卷。每年春秋两季,这样的场景都会在盘锦如期上演,作为丹顶鹤西部种群迁飞途中的关键中转站,这片湿地为何能持续吸引“仙鹤”驻足?答案藏在地理、生态与保护的多重馈赠中。
盘锦的地理位置堪称迁徙路线上的“天然枢纽”,恰好处于丹顶鹤从繁殖地向越冬地迁徙的核心通道中点。全球丹顶鹤西部种群多在俄罗斯远东、中国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繁殖,冬季飞往江苏盐城、山东黄河口等地越冬,盘锦正位于这条迁飞路线的黄金分割点,既能让长途飞行的丹顶鹤在此卸下疲惫,又能为后续数千公里的旅程储备充足体力,这种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让盘锦成为迁徙途中的“必经站点”。更特殊的是,这里既是南北迁徙最集中的停歇地,也是越冬的最北限,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进一步强化了其中转站的功能价值。
丹顶鹤是一夫一妻制,迁徙时也多是夫妻结伴,不少还带着刚学会飞行的小宝宝,长途迁徙既要兼顾自身体力消耗,还要照顾宝宝,这就对补给和休憩环境要求极高。“丹顶鹤迁徙时体力消耗极大,必须快速补充营养,咱们湿地就是它们的‘自助餐厅’!”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鹤类繁育保护站工作人员赵仕伟笑着介绍。湿地里随处可见的小鱼、小虾、甲壳类动物,以及稻谷、玉米等植物籽实,构成了营养均衡的“天然食库”,能让丹顶鹤快速恢复体力。与此同时,无边无际的芦苇荡与红滩形成天然“避风港”,既能帮它们躲避猛禽等天敌,又能减少外界干扰,为它们提供安全的休憩环境。“我们还开通了鸟类救助绿色通道,遇到受伤或体力不支的丹顶鹤,会第一时间开展救助,同时严格管控湿地周边的养殖、捕捞活动,让丹顶鹤能够在此安心停歇、放心觅食。”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鹤类繁育保护站站长于长斌说。
为了保护和壮大丹顶鹤种群数量,盘锦2012年在保护区开始建立丹顶鹤种源繁育基地,从2016年至今,这里已经成功繁育531只丹顶鹤。同时,从2021年开始,盘锦积极开展丹顶鹤的野化工作,截至目前,共有255只人工繁育并野化的丹顶鹤回归自然。
从地理区位的天然优势,到生态环境的物质保障,再到人为保护的坚实支撑,多重因素的叠加让盘锦成为丹顶鹤迁徙路上的“可靠驿站”。现在,每年冬季在这里越冬的丹顶鹤数量也在稳步增长,2024年冬季监测到越冬丹顶鹤达187只,足以证明这片湿地对迁徙种群的重要意义。
责编:李莹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省政协举行“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课题总结研讨会 周波主持并讲话
- 省政协举行“健全规范涉企行政行为的长效机制”月度协商座谈会 周波主持并讲话
- 省委常委所在部门和单位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我省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 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 许昆林主持并讲话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 拾光纪·坚韧长久!习主席等十余年前种下的APEC亚太伙伴林郁郁葱葱
- 一图速览!“十五五”规划建议61条
- 学习手记|在亚太这片大海中扬帆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