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充电机器人来了 新能源车充电像点外卖一样简单

储能式移动充电机器人正在为新能源汽车充电。 本报记者 吕丽 摄
本报记者 吕丽
新能源汽车车主最怕什么?找地方充电!兜兜转转找不到充电桩、长时间排队等一个充电位、汽车提醒电量过低却已无法驶到充电地点……这些令新能源车车主烦躁、焦虑的问题有解决办法了!大连研发的一款汽车“移动充电宝”将“车找桩”变为“桩找车”,“补能”可以像点外卖一样简单,目前已通过测试,年内会进驻全国多个城市的停车场。
10月19日,记者在大连坤达自动化有限公司看到了这款能保持高充电功率的新一代储能式移动充电机器人。它外形小巧灵活,即便在空间有限的停车场等区域也能无障穿行,使用温度范围在-20℃至45℃,适应多种气候。兼容光伏和储能系统,80千瓦大功率支持快速充放电,如果充电或救援对象是小汽车,充5到10度电足够开到附近充电桩的话,仅花费5分钟左右,费用也比拖车更划算。
研发测试中心人员现场模拟车主充电过程,只需“搜索”“下订单”“看进度”三个步骤:在手机上自动定位或手动搜索附近支持移动充电的停车场,或者实时查看附近可用的移动充电资源,告知车位、预约充电时间后一键下单;“充电小哥”(移动储能智慧运营平台)即刻接收任务,确认车辆位置;接着移动充电机器人出动,依靠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算法自主绕障来到新能源汽车旁,联系车主(可远程)解锁充电口,然后机器人对车自动完成精准充电。整个过程,车主在手机端能随时查询充电机器人实时的更新位置以及汽车充电量、时长、费用明细(电费+服务费)等信息,最后在线一键完成支付。平台还能为车主提供智能充电进度提醒、历史订单查询等服务,确保消费透明。据介绍,如果使用城市夜间的风电弃电,一度电0.1元,充满150度电需15元,城市中心电价如果是0.5元/度,则充满电需要75元。服务费因所在城市、使用场景不同而有差异。
“移动充电机器人解决了充电桩少、充电桩位被占用或临时充电‘救急’的问题,车主不用到处寻找充电桩,‘桩’可以自动去找‘车’。”大连坤达自动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刚介绍,使用移动充电机器人充电,车主全程无须下车,也完全可以把车停在一个合适的地方,然后放心去上班或逛街,不用等待充电完毕,实现“无感充电”,省时省事。
“机器人的智能水平还体现在很多方面。”韩刚解释,移动机器人的后台“智慧大脑”赋能了精细化管理,可根据订单量、服务车辆、高峰时段分布等大数据掌握热门区域需求,智能调度减少空驶并做到精准规划车辆投放与电量储备,就像“调度共享单车一样”。记者了解到,目前大连移动充电机器人已实现量产,将于年内进驻全国多个城市停车场,缓解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问题。
责编:徐 硕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