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葡萄产业从“重产量”转向“优品质”
王慧娜 本报记者 文继红
金秋时节,北镇市常兴店镇范屯村的葡萄园里,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甜香四溢。“今年,果子的品相特别好,早早就被大客商订完了!”村党支部书记唐胜喜上眉梢。这份甜蜜的丰收,源于一把看似无情的剪刀——来自云南的疏果技师精准剪除部分幼果,以“减法”换取品质的“加法”。这把党建引领的“金剪刀”,正是北镇葡萄产业从“重产量”向“优品质”转变的生动缩影。
北镇市以“党建链”串联“产业链”,构建葡萄特色产业联合党委体系,围绕“北镇葡萄”这一金字招牌,推动品种改良、技术推广、标准制定一体化发展,形成“巨峰”“辽峰”“阳光玫瑰”“妮娜皇后”等多元化品种矩阵。
近日,北镇葡萄精彩亮相在厦门举办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凭借过硬的品质和品牌影响力,收获了广泛关注与合作意向。同时,依托产业资源和医巫闾山底蕴,北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每到采摘季,各地游客慕名前来,体验田园乐趣,“葡萄架下的经济”为种植户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据统计,仅葡萄一项,就为当地农民户均增收近万元。目前,北镇葡萄种植面积达15.8万亩,年产值达16.95亿元,品牌价值达173.46亿元,成为东北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和“中国葡萄贮藏保鲜第一县”。
通过组织链引领产业链、产业链赋能共富链,北镇市不仅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转型,更让小小葡萄成为城乡共富、乡村蝶变的“黄金果实”。
责编:李莹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