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现烤面包未售出,只能丢弃吗
本报记者 赵丹 许蔚冰
晚9时,沈阳某商场即将打烊,负一层的网红面包店里,店员正将一批外观完好、香气犹存的面包装入黑色垃圾袋。这些标价从18元到68元不等的烘焙品,1小时前还贴着“当日现烤”的标签,此刻却要被倒入厨余垃圾桶。这样的场景,在不少烘焙店每天都在上演。
“这是公司规定,为保证品质,当日未售完的产品必须清理。”店员语气平静地解释,现烤面包没有防腐剂,隔夜后口味会变差。
没有人想买不新鲜的面包,即使买来当第二天早餐,也要买现烤的。
“不扔又能怎么办呢?”一位消费者坦言,从食品安全角度来说,肯定支持商家扔掉当日未售面包,不然第二天就买到前日出炉的面包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四条规定,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副教授史琳告诉记者,上述规定同样适用于烘焙类产品。但烘焙类产品的保质期存在特殊性,一般是通过“稳定性试验”来确定的。产品上市后,厂家还会根据货架实际抽样的结果以及顾客投诉等信息来验证保质期的有效性。
本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科科长宗晓飞表示,在面包生产环节,面包如果是以工厂化方式生产出来的,企业需要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产品标识有明确要求,其中有面包保质期的明确规定;面包如果是现场制作并销售,需要办理的是餐饮许可证,实施的是即食即卖方式。烘焙面包多数属于现场制作并销售,对于商家“销毁当日没卖掉的剩余面包”的做法,消费者如果存在异议,可以进行投诉,相关部门会对烘焙面包菌群是否超标进行检查。
记者走访辽宁多家烘焙门店发现,多数所谓网红店每日损耗严重,部分门店单日丢弃面包甚至能装满2个大号垃圾袋。为了营造货架满溢的视觉吸引力,一些店家会刻意多备货,而高损耗早已计入定价。
“这种大量食品浪费行为,不仅违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还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记者说。
在反食品浪费法实施已逾3年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商家开始探索关于未售面包的更优解。
在丹东,一家手作面包店采取提前一天线上预订模式,根据订单量烤制。店主告诉记者,消费者提前选款,我们按需制作,额外会多一些余量销售给当天来店顾客,极大减少了剩余的可能性。
“盲盒”或“福袋”也是不少门店的选择。多家烘焙店会将当日未售面包组合成“盲盒”,在线上平台以低于原价的价格销售。还有部分烘焙店在自己的社群内发布当日“福袋”,给老顾客实惠。
朱丹蓬认为,企业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临期盲盒”等方式践行节约,既能减少浪费,又能有效引流,对提升品牌口碑、积累粉丝都有帮助。
未售面包的归宿,不应只有垃圾桶。这不仅需要商家转变经营思路,也需要消费者理解与支持。如此,烘焙行业才能走出“一边越来越贵,一边大量浪费”的怪圈,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
责编:齐志扬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