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稳了 风险降了 效益涨了
炼化行业的“硬骨头”被大连西太平洋石化公司啃下——
装置稳了 风险降了 效益涨了
本报记者 曲琦
在炼化行业有个没人能啃下的“硬骨头”:原油品质时好时坏,装置里上百个参数“牵一发而动全身”,传统优化模型跟不上实时生产节奏,全流程在线优化问题亟待解决。近日,大连西太平洋石化公司(以下简称“大连西太”)的“基于数据驱动的常减压实时闭环优化方法”项目,以一场亮眼的验收考核解决了这项难题,为炼化行业智能化转型找到了新路径。从此,千万吨级常减压装置的仪表盘不再依赖人工反复调校,原油性质多变、参数非线性关联的行业难题被AI算法破解,企业的效益也将随之增长。
为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大连西太拉起了一支跨学科战队——工艺、设备、自控、信息领域的专家拧成一股绳,硬是闯出了自成一派的“感知—决策—执行”全流程智能优化技术路径:先给生产数据“做体检”,用专项算法清洗修复杂乱数据、分析时序规律;再让AI“拜师”行业专家,把老师傅的经验和深度学习技术融合,挖出数据里藏着的生产规律;更厉害的是,团队把换热网络的核心机理嵌入数字孪生模型集群,同时开发装置动态模型、678个分钟级软仪表监测体系及设备异常检测模块,就像实时在线的电子眼,给装置装上了一套全链条智慧防护网。
“以前人工调参数,不仅慢,还容易有偏差;现在借助AI算法深度挖掘生产数据价值,精准适配不同的工况需求,优化调整效率较人工提升了80%以上。”谈起项目效果,大连西太炼油二部科研项目负责人张家华满是感慨。这套系统投用后,装置像被按下了稳定键,关键工艺参数的波动幅度平均降低40.32%,航煤收率多了0.21%、柴油收率涨了0.86%,石脑油馏程、常一线闪点这些关键指标的预测精度直接冲到了行业前列。
算下来,就靠这些指标的优化,企业每年能多赚6855.8万元!“装置稳了,风险降了,效益还涨了,这为智慧炼厂建设打下了实打实的基础。”大连西太生产运行部主任齐恒山说,如今,这套“AI+”工艺的技术路径,不仅让大连西太的常减压装置迈入数据驱动的新阶段,更给整个炼化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树起了可学可鉴的技术标杆。今年以来,大连西太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稳居中国石油炼化企业第一梯队,其中装置运行平稳率、经济增加值、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在中国石油千万吨级炼油企业中排名第一。
责编:齐志扬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