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升书院:百年文脉得新传

北国网记者 王世海
“地剖城隅一角分,闭门深处寂无群。玉蜍水为钞诗注,金鸭香因读易焚。当砌树阴随时转,隔帘花气带风闻。尘喧中有清凉境,此意无由赠与君”。这是清代著名诗人刘文麟曾写过一首名为《书院夏日小句》的七律。
诗中所写书院就是沈阳萃升书院,作为清代东北最高学府,它与铁岭银冈书院、辽阳襄平书院,并称盛京三大书院。清末以后,因战乱频繁,逐渐荒废。目前,萃升书院正在原址复建,再次引来人们的关注。
写《书院夏日小句》之时,刘文麟正担任萃升书院山长。据国家一级作家、文化学者徐光荣向介绍,刘文麟是辽阳人,自幼聪敏好学,23岁中举人,次年进士及第。1839年,刘文麟出任广东平远知县,为总督林则徐所器重。时逢庚子年鸦片战争爆发,他目击亲历,写下了《广州杂咏》十五首和《感事》八首等一系列悲壮诗篇,成为最早以鸦片战争为背景进行文学创作的诗人。1859年,刘文麟辞官返归故里,应友人翰林院庶吉士王树滋之邀,受聘到萃升书院任职,与书院结下缘分。
在诗中,古老的萃升书院得以再现。刘文麟首先以精当的语言描写了萃升书院在盛京城内的位置及特点。颔联和颈联对仗工稳精当,用“玉蜍”“金鸭”之典,极言于清雅书院之中全身心研磨写诗,焚香抚琴,周遭绿荫蔽日常相伴,花香随风时入帘,宛若世外桃源。尾联是作者向朋友评价书院,联想自己多年漂泊南北,宦海起伏,如今回到桑梓,书院任职,在如此清净的环境中教书育人、读书作文,怡然自得,真是一种人生的满足和享受。

20世纪30年代的萃升书院。
让饱经宦海沉浮的刘文麟陶醉其间的萃升书院,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沈阳市政协文史馆馆长初国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做了详细介绍。他表示,书院是古代私人或官府设立的讲学肆业之所,从最初的藏书之地,到后来逐步演变成读书、教书、写书的文化教育机构。书院大致起源于唐,崛起于宋,经元、明、清各朝,直至今日依旧弦歌不断。湖南岳麓书院、河南应天书院和嵩阳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有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称,堪称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圣殿”。
萃升书院是清代辽沈地区三大书院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院址设在奉天城天佑门(小南门)内的府丞公署之东,那时规模较小,仅有厅堂三间。乾隆初年,工部侍郎李永绍在文庙学宫西墙外建立义学,名为沈阳书院,后经奉天府尹霍备率领下属劝募官绅捐献,集资开基拓土,扩建沈阳书院,增建学堂、宿舍及食堂,从此,初具规模。

复建的萃升书院。
乾隆二十七年(1762),时任奉天府尹欧阳瑾取“萃聚英才、升扬文化”之意,题写了“萃升书院”四字楷书匾额,悬于书院的仪门之上,从此得“萃升书院”正名。咸丰年间,王树滋捐资对书院扩建重修,书院设施更加完善,成为城中一景。
自办学以来,萃升书院受到官民高度重视。在经费保障上,主要有官府拨付、乡绅捐赠和学田租银几个来源,其中,学田作为官地由官府划拨,书院出租,到年终收取租银,用于日常开支。书院藏书丰富,管理规范,正是这样多措并举,保证了书院教学运行良好,培育了大量优秀人才。
值得研究的还有书院山长的选拔,萃升书院每任山长都由公荐产生,非德高望重之士莫属,且多为学界名人。特别是嘉庆四年,官至大理寺少卿、文压三江的王尔烈卸任回到辽沈,受聘掌教萃升书院,萃升书院更是名声大振,名儒学子趋之若鹜。
可惜清末以后战乱频繁,萃升书院遭到破坏,逐渐被迫关闭,最终彻底荒废。

萃生里这条老街巷,因萃升书院而得名。
目前,沈阳正在复建萃升书院,并已初具规模。沈河区沈阳路三段萃生里就是萃升书院旧址,记者在这里看到,包括仿古式的房屋、院墙等主体建筑和装饰已基本完成,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展示内容,萃升里这条老街巷也重新改造,呈现出古色古香的风貌。
辽宁大学教授毕宝魁表示,萃升书院跨越两个多世纪,见证了沈阳乃至东北地区的教育发展,成就了众多才学之士的青春梦想,延续了一座城市的文脉流传,其精神已深深地镌刻在辽沈这片热土之上。复建萃升书院,既可再现沈阳历史文化符号,又可赋予时代新内涵,给城市增添文化景观,借助日渐升温的沈阳文旅发展,古老书院将走进更多人的生活,推动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
经过千余年历史积淀,古代书院在培养人才、发展学术、传承文化、开启民智中,积累了独特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意蕴。毕宝魁认为可以从六个方面去理解,一是重视生命意义、以人为本、立德为先、重视人格养成的人文精神;二是担当天下、传道济民、教化社会的经世精神;三是穷本探源、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四是不囿成说、不断超越、与时偕行、引领学术思潮的创新精神;五是有教无类、兼容并包的开放精神;六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之间质疑问难,“疑误定要力争”的自主精神,这些宝贵的教育理念和智慧值得今人进一步挖掘弘扬,借鉴吸收。
图片:记者王世海摄
学术指导:沈阳文史馆
校对:牛凤宇
责编:盛 楠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