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安红树莓还没摘就被外贸企业预订
本报记者 蒋霏
秋风轻拂,在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小河子村的田间,连片的红树莓如玛瑙般缀满枝头。金百瑞红树莓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王宝伟正和老伴儿在分拣台前忙碌,看着穿梭在林间采摘红树莓的农户,他的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如今距离他首次试水红树莓种植铩羽而归,已经过去了整整11年。
十年磨一剑,王宝伟种植红树莓终于迎来曙光。去年秋天播下的种子,今年迎来第一茬收成,亩产达1000多斤,远超预期。他估算,明年进入盛果期后,亩产有望突破4000斤,产量实现跨越式增长。更让他安心的是市场行情:今年红树莓的价格上涨显著,普通红树莓均价为每吨2.4万元至2.5万元,优质果更是能卖到每吨3万元。“红树莓在欧洲是高端水果,是水果沙拉的‘标配’,稳定的需求让市场前景持续向好。”王宝伟说。目前,合作社今年产出的红树莓已被沈阳、丹东等地的外贸企业预订,提前锁定国际市场。
成功并非偶然。王宝伟深知红树莓“娇贵”的特性——对气候要求严苛,寒热皆不适宜。为此,他辗转多地考察,最终确定台安县的气候最适合红树莓生长。而十年前失败积累的经验,更让他避开了许多弯路。为保障出口品质,他专门修建了冷库,将采摘后的红树莓迅速送入冷藏。“从采摘到冷藏,每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才能让咱的红树莓运到国外还能保持好口感。”王宝伟骄傲地说。
首茬丰收让王宝伟的收入预计达到20万元,这让周边村民看到了希望,大家纷纷上门咨询学习,王宝伟总是倾囊相授。他特别推荐利用红树莓发展庭院经济:“不用大片土地,房前屋后就能种,老两口照料几亩地完全没问题。”谈及未来,王宝伟信心满满:“下一步打算带动全村把种植面积扩大到200亩左右,让更多乡亲分享市场红利。”
“带动农民增收,关键要因地制宜选对产业,培育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镇党委书记郑勇表示,无论是红树莓还是番茄,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高度契合,更重要的是直接对接国际市场,稳定的销路和行情给了农户发展的信心。未来,桓洞镇将持续推动庭院经济、大棚经济等特色农业发展,让更多台安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迈向世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责编:栾溪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