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教学不是灌输而是点燃
本报记者 王敏娜
9月15日中午,中国医科大学教授、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李凯刚结束会诊,又快步走向会议室——他的一天,总是被病人、学生、科研与会议填满。然而,在繁忙之中,他却始终保持着温和与从容。正是这份从容,让他在医疗一线成为患者信赖的好医生,在三尺讲台上成为学生的暖心导师。
自2003年站上讲台,李凯已耕耘教坛二十余载。作为胃肠肿瘤外科领域的知名专家,他始终把教学视为必须用心经营的事业。“医学知识更新太快,靠‘吃老本’行不通。”李凯说,“肿瘤学尤其如此,它从主干学科中独立最晚,却发展最快。过去‘一刀切’的治疗和教学方式,早已跟不上临床的实际需求。”
李凯在课堂上从不照本宣科,他注重将前沿治疗理念、精准诊疗技术与“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融为一体。他坚信,“教学不是灌输,而是点燃”。通过引入真实临床案例,组织多学科诊疗(MDT)情景模拟,他让学生们在讨论与实践中主动学习。这样的课堂,既有活力,又贴近实战。他主讲的肿瘤学概论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教学案例于2023年获评“全国高质量临床教学案例”。
面对我国医学某些领域仍处于“跟跑”阶段的现实,李凯格外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每周的科研研讨会上,他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天马行空,“没有创新的医学是没有未来的”。在他的指导下,学生团队屡获大奖,包括2023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铜奖、辽宁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李凯有一个理念: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应局限于课堂。他主动公开联系方式,组建学习群,真正做到“问题不过夜”。学生鞠明光至今难忘:“李老师总是及时回复疑问,唯一一次‘延迟’,是因为通宵修改项目报告,凌晨四点完成后仍立即回复我……”
近日,李凯荣获2025年辽宁省“最美教师”称号。面对荣誉,他谦逊地表示:荣誉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鞭策。未来将继续言传身教,在做好学生引路人的同时,更多带他们走向基层、参与义诊与科普,让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医学深度融合,让年轻医者成长为“人民满意的好医生”。
责编:杨 旭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