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国道上的“暖心名片”
本报记者 曲宏
“欢迎来到大西岔镇。这是我们的便民服务大厅,里面配备了卫生间、洗漱池、净水机,大家可随意使用。”近日,在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大西岔镇的红色驿站里,志愿者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
今年以来,宽甸县持续深化“鸭绿江畔党旗红”工程,以党建引领边境治理和服务提升,在7个抵边乡镇打造特色党建品牌,形成“一镇一特”“一村一品”边境党建示范带,构建起独具特色的边境党建新格局。
依托331国道沿线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优势,大西岔镇建立“党委领导、支部带动、党员参与”三级联动机制,组建12人的机关党员志愿服务队,按照“有标识、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设备、有主题”的“六有”标准,打造集志愿服务、文明实践、便民纾困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色驿站”。
为满足游客需求,大西岔镇开放镇政府大院作为临时露营区,提供休息、做饭、充电等便利服务,并增设游客休息长椅、垃圾箱以及免费充电电源,同时免费提供饮用水、西瓜、应急药箱等物资。现已接待自驾车辆450余台,发放市县两级旅游地图1000余册,服务来自全国各地游客1000余人次,方便游客了解当地风土人情、高效游览热门景点及规划行程,有效解决游客的停车、过夜休息等难题。
“我们是从河南来的,听了志愿者的介绍,才知道宽甸有这么多值得游玩的地方,准备多待几天好好逛逛。”游客张先生说。志愿者用热情周到的服务,为游客架起了了解宽甸的“桥梁”。
在提供便民服务的基础上,抵边乡镇的红色驿站还发挥了中枢作用,在多领域精准发力。防火防汛时期,积极联动多部门搭建信息共享平台,高效开展险情预警与群众安置工作,组织党员志愿者成立巡逻队,定期在周边山林开展巡逻,及时排查水灾火患等情况,成为广大党员群众点赞的“党建打卡地”和传递党的声音的“微阵地”。
截至目前,宽甸县共建成红色驿站9个,党组织和党员主动靠前服务,实现党建工作与服务群众的深度融合,树立起“好客丹东”的良好形象。
责编:王永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