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郡:庾信悲旧乱 新城乐民生

北国网记者 王世海
机缘巧合,命运辗转,大约1500年前,南北朝著名诗人庾信来到辽河流域,触景生情,留下数首古诗。他的诗中提及一个久远的名字“玄菟”,这个“玄菟”,就是汉代治理东北设立的四郡之一玄菟郡。
近年来,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汪家街道上伯官社区内,发现众多汉代遗物,丰富的考古信息让神秘的玄菟郡逐渐露出清晰的容颜。
玄菟郡,到底是怎样的所在,有着怎样的古今故事,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探寻。
千秋诗笔忧家国
庾信提到玄菟郡的一首古诗名为《别张洗马枢》,他在诗中写道:“别席惨无言,离悲两相顾。君登苏武桥,我见杨朱路。关山负雪行,河水乘冰渡。愿子著朱鸢,知余在玄菟”。
诗中最后两句“愿子著朱鸢,知余在玄菟”点明庾信与友人分手之地为玄菟郡,朱鸢是汉代设立的一个县治,玄菟郡,为汉代治理东北设立的四郡之一,其郡治就在沈抚新区浑河南岸上伯官城址。“关山负雪行,河水乘冰渡”,恰是北国冬季特有景物。国家一级作家徐光荣根据诗中描述和有关研究认为,庾信确实来过辽沈。
说起庾信,在中国文学史上可是大名鼎鼎,堪称南北朝文学集大成者,李白和杜甫倍加推崇,多次写诗赞赏。
有关资料显示,庾信生于河南南阳,原是南朝梁东宫学士、健康令,以诗赋闻名南朝文坛,他奉命出使北朝西魏时,因被拘于长安而事魏,西魏被北周灭亡后,又在北周为官。
他以聪颖的资质,在南朝文学全盛时代积累了深厚的文学素养,又到北方多年,以沉痛的生活阅历丰富了创作内容,并接受北方文化某些因素,使其文章老更成,暮年动江关,形成独特面貌,文学成就杰出。
庾信在《拟咏怀诗》之九中,再次提到玄菟郡:“北临玄菟郡,南戍朱鸢城。共此别无期,俱知万里情。昔尝游令尹,今时事客卿。不特贫谢富,安知死羡生。怀秋独悲此,平生何谓平”。
据徐光荣介绍,《拟咏怀诗》是庾信的组诗作品,大多描写追述乱离、感叹身世、羁留北地、怀念故乡,是贯穿庾信后期北朝生活的诗歌作品,思想内涵丰富,很有特色。
徐光荣认为,庾信由南入北,自然对华夏大地不能统一倍感忧虑,所以告别友人之际,油然而生“供此无别期,俱知万里情”的感慨。然而他的感触又如潮涌难以遏止,进而迸发出“不特贫谢富,安知死羡生。怀秋独悲此,平生何谓平”这犹如生离死别的悲怆心声,正是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人民饱受苦难的写照,地处边塞要地的玄菟郡,很可能有过之无不及,这也更加激发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人笔下反复吟咏的玄菟郡,让记者不禁产生浓烈的玄菟猜想,力图拨开重重历史迷雾。
军政要地镇边关
公元前108年,为加强东北边疆统治,汉武帝设立玄菟郡、乐浪郡、临屯郡和真番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四郡,其中玄菟郡管辖范围最大,地位更重要。
沈阳博物馆展示的汉代陶器。
沈阳故宫博物院名誉院长、著名学者李仲元对玄菟郡历史颇有研究,他表示,玄菟郡行政中心最初设在夫租城,后迁到抚顺,这时,汉朝将原隶属辽东郡的候城县(今沈阳)、高显县等地划归玄菟郡管理,玄菟郡和辽东郡并列成为东北战略重镇。面对持续的外敌侵袭和安全威胁,东汉安帝年间,玄菟郡行政中心从抚顺迁到现在的沈阳上伯官城址。迁到沈阳之后,文化、经济有所发展,在根深蒂固的汉文化基础上,区域文化也萌生出新特点。大约300年间,玄菟郡与辽东郡共同成为汉朝保护东北前哨重镇,对固守边疆起到重要作用,沈阳也迎来了历史上第一段高光时刻。
玄菟郡位于玄菟古道要冲,农耕文化、游牧文化、渔猎文化交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经常狼烟四起,战事频繁,人民饱受战火之苦。后经三国、曹魏、西晋等朝代更替,风霜雨雪,玄菟郡一直顽强驻守在边防一线。东晋时期,玄菟郡归属北燕管理。公元434年,北魏灭北燕,玄菟郡最终被撤销。
此后,事易时移,沧海桑田,玄菟郡逐渐沉寂,淹没于历史烟云之中。
抖落尘封惊世眼
沿着沈抚大道,乘坐有轨电车5号线一路向东,在玄菟郡遗址公园站下车,就可看到上伯官社区,一块写有上伯官城址的石碑静立其间,这处省级文物遗址就是曾经的玄菟郡行政中心所在地。
这里东临牤牛河,北濒二道河,地处浑河左岸台地上,整体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玄菟郡古城遗址就埋藏于地下。为了修建遗址公园,周边的民居已基本完成迁拆,村民也得到妥善安置。记者在调查时,碰到一位张姓村民,他有点儿怀念故土,回来转转。从小到大,他多次看到考古人员在自家附近开展挖掘工作,他还热情指引记者找到了村中一处残存的烽火台。
上伯官城址,汉代玄菟郡行政中心所在地。
据了解,早在20世纪60年代,玄菟郡遗址就进入了考古学家、史学家视野。2022至2023年,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上伯官城址开展了系统的考古勘探。一方面廓清了四至,确定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约440米,东西约410米,城墙宽8~10米,又厘清了历史沿革,确定城址始建于东汉,沿用至辽金,还发现了城门、道路、建筑基址等重要的遗迹。
沈阳博物馆展示的玄菟郡城址示意图。
省博物馆原馆长、考古学家王绵厚表示,上伯官城址,是迄今在辽东北部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汉魏时期城址,在多年考古工作基础上,通过对地望、时代和文化面貌考证,学术界比较一致地认为上伯官城址是玄菟郡后期的郡治所在。该城与《中国历史地图集·说明书》中所提“沈阳以东,抚顺以西,上伯官屯附近古城址,为玄菟郡之遗址”正合。
秦代陶量。
在沈阳博物馆沈阳源流展览中,展示了一批来自玄菟郡遗址的汉代陶器和铁器,包括陶罐、陶钵、陶盒、陶壶、陶樽、铁耙等,其中,一片阴刻秦小篆“廿六年”字样的陶量尤其不简单。陶量为秦代量器,用于谷物称重,相当于后来的斗,是秦统一全国后由官府颁发的标准量器。秦始皇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年,正是秦统一全国之年。这是迄今在沈阳首次发现,也是唯一的有明确纪年的秦代文物。
古城遗址展新颜
2000多年后,曾经消失千年的玄菟郡从遥远走来,正以另一种面貌在故地开始发光。
如今,玄菟郡遗址已经融入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改革发展之中,玄菟郡遗址公园建设正在推进中,此举将会进一步加强玄菟郡遗址保护,让更多人了解其深厚的历史文化。
沈抚轻轨5号线玄菟郡遗址公园站。
沈抚示范区有关部门表示,沈抚示范区位于沈阳、抚顺两市交界处,面积285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1个乡、1个经济区,常住人口约17.2万人。自创立以来,这里聚焦建设东北地区改革开放先行区、优化投资营商环境标杆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和辽宁振兴发展新引擎的使命定位,推动落实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创新、开放创新、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五大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沈抚示范区一家公司,玄菟郡已被注册成商标,一款名为“玄菟盏”的辽瓷茶杯被开发出来,他们相信,玄菟郡文创产品的市场潜力很大。
2023年,东北第一个都市圈——沈阳都市圈获批,沈抚示范区位列其中,在大力推进一体化过程中,玄菟郡遗址文化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古老的玄菟郡,日新月异的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因缘契合,就这样穿越时空融为一体,古今相连,新旧相承,有一股自强不息的精神绵延不绝。
千年前的烽火狼烟已经散尽,同样的黑土地,同样的浑河水,变化天翻地覆,乐业安居,生机勃勃,气象万千,是当下这里最合适的注解。
新时代的玄菟郡,美好已至,未来可期。
图片:记者王世海摄
学术支持:沈阳文史馆
校对:赵琢
责编:王永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