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湾,沈阳折柳送别处

北国网 记者 王世海
“年年柳色,霸陵伤别。”唐代诗人李白在《忆秦娥》一词中深情表达,直入人们内心柔软处,千百年来,成为咏叹离别最著名诗句之一。
在传统认知里,春日的柳色常与离别结缘,成为一种意绪象征,动人心弦。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含挽留之意,故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表达惜别和祝福之情。
霸陵,在灞桥附近。灞桥位于西安市东灞水之上,汉、唐时代,长安人送客东行,至此折柳赠别,灞桥成为著名送别之地,流传至今。
说到折柳送别处,沈阳西北也有一个这样的地方,它就在人们熟知的塔湾公园。
来到塔湾公园高地之上,无垢净光舍利塔巍峨耸立,尤为醒目,这是一座13层密檐八角形砖塔,通高30余米,由地宫、塔基、塔身、塔檐和塔刹五部分组成,建于辽代,清代初期重修。古朴庄严的舍利塔下,一直就是清代沈阳入关之人与送别者分手之处。

无垢净光舍利塔引人游观。
塔寺下,古道边,或歌或诗,或泪或酒,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数百年间,多少离情别恨,恰如一湾春水流。
“塔湾两岸柳青青,近作河梁送别亭。我已还家十余载,梦中时听塔檐铃。”这是清代诗人孙旸创作的一首名为《塔湾落日》的送别诗。据辽宁大学教授毕宝魁介绍,孙旸是江苏常熟人,从小聪明过人,与其兄顺治年间的状元孙承恩齐名。但命运无常,他不幸被牵进顺天府乡试科场案,来到沈阳生活。二十多年后,才在朋友帮助下回到故乡。孙旸启程回江南之际,友人送别舍利塔下,令孙旸一直念在梦中,因得此诗。
在饱含深情的诗中,作者首先描写了塔湾河水两岸绿柳婆娑,这里已被人当作送行之地。诗中河梁为桥梁之意,因《昭明文选》载《李少卿与苏武》诗中有“携手河梁上,游子暮何之”句,所以后人常以河梁为送别之地代称。诗人在塔湾告别友人,回到故乡已十余年,当时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还时常梦到舍利塔,风摇檐铃,声音悠扬。一首七绝,流畅自然,抒发了孙旸对沈阳的深深怀念和复杂情感。

民国时期拍摄的舍利塔(资料图片)。
沈阳古人为什么习惯在塔湾分别?沈阳市政协文史馆馆长初国卿对此有所研究,他表示,在辽代,古辽河流经塔湾公园一带,并在此地形成一个漂亮的湾。因为高处有塔,塔下又有曲水流过,所以,取了塔湾之名。清代,辽河已改道,塔湾遗憾断水。后来,清政府开渠引浑河水灌溉农田,新开河流经舍利塔,古塔之下,再涌清流,塔湾之名得以传承,并逐渐成为沈阳城外一处知名景观,古色苍然,风韵甚佳,并以“塔湾夕照”之名位列盛京八景之一。
几百年前,这里远在城郊,又是沈阳西北一个高地,送行者可以登高望远,目送远行人渐渐离去。行旅之人再前行不远,就是永安桥。踏上永安桥,过了蒲河,进入直通关内的大御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辽天阔,万般挂念的人啊,就此别过,一路安好。
初国卿认为,古人的别离,不同现代人轻松如常。那个时代,没有现代通信,没有快捷交通,也无法借助手机随时联络,仅有限区域尚可书信联络,但邮寄缓慢,需要苦盼久等。行旅辛苦,再见艰难,无尽的牵肠挂肚,常常化作夜深人静的枕边惊梦,故在古人的诗词里,吟诵折柳送别的笔墨,往往最为动人。
有关资料显示,折柳送别流行于汉代,唐宋时期,已成为古代文人赠别的普遍现象。“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这首《送别诗》里,以柳条折尽,意味离别已久,不禁更加怀念远方未归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这首著名离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即借柳树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情。“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这是刘禹锡的《杨柳枝》,还有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在愁人眼里,不论柳千条,还是枝枝叶叶,都是离愁别绪。

新开河流绕塔湾。
如今的塔湾,塔仍在,水还流,柳更新。沈阳最大滩地公园正在建设完善中,这里将集宗教、文化、旅游、商业服务为一体,成为人们访古论今、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公园周边,楼群密集,人车往来,曾经荒寂的郊野已成繁华市区。

盛京碑林陈列馆展示了沈阳地区明清至民国时期的珍贵石碑,丰富了公园内涵。

九月塔湾,塔湾秋花烂漫。
道本阴阳,象分有无,世间有一种景象,可观可望,可触可感,如山水田园,城市灯火,还有一种情况,则无形无物,如情感心理,诗情画意,这精神世界里,一样绚烂美妙,只是需要开启心灵之窗,赤诚体会。
塔湾折柳送别处,凝聚着沈城祖先真挚感人的亲情、爱情、友情,蕴藏着无尽的动人故事,它借助文人笔墨,得以定格沉淀延续,成为沈阳人精神世界里一段精彩独特的构成,需要后来者更多理解共鸣,保留珍爱。
阴晴圆缺,悲欢离合,这千古咏叹,何曾走远,何曾一时停过,看起来今昔似乎不同,只是变换了方式而已,一样的血脉,总是鲜红。
努力留住乡愁的意义,这就是具体体现之一吧。
图片:记者王世海摄
校对:赵琢
学术指导:沈阳文史馆
责编:姚晟琦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