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纸笔为冲锋号 他把抗美援朝精神写进家教家风
沈阳市,和平区。
在文安路的一处旧楼里,住着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尽管已经90岁高龄,但他依然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得空儿的时候还会去社区的图书角翻阅报纸。
老人名叫蔡升培。如果不是经人介绍,很难相信眼前这位精神矍铄、乐观开朗的老者是一名经历过战火精神洗礼的抗美援朝老战士。
在那个充满了硝烟与烽火的年代,他经历了什么?

在高射炮前,蔡升培老人讲述抗美援朝战斗故事。
哥哥是新四军 我也要当兵!
1935年,蔡升培出生在吉林省长春市一个名叫长春堡的小村子里。彼时日寇的铁蹄正在东北这片黑土地上肆意践踏,在蔡升培4岁和13岁时,他的母亲与父亲便相继离开人世。
“我有个哥哥,比我大11岁,日本侵华战争的时候,他就报名参军入伍,成了一名新四军。”说起这段历史,蔡升培老人难掩内心的激动,“父母去世后,我几乎是在长春的舅舅家长大的,等到自理能力好一点的时候,我就去了哈尔滨,投奔这位在新四军工作的哥哥。也是他把我送到了哈尔滨第三中学读书。”

在蔡升培老人的书房,一方旧书桌见证了老人坚持学习、坚持写作的人生历程。
好稿子也是战斗力!
1950年,15岁的蔡升培第一次有了当兵的想法。
“那时我是学校宣传队的队员。别看我个子小,但我脑子灵活,反应快,不少老师都愿意让我写写文章,参加个演出啥的。”蔡升培告诉记者,“那个时候,除了我们以外,好多解放军战士也在做革命宣传,我就特别羡慕他们,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但那时我年纪还小,所以部队的同志并没有同意我的请求。”
然而就在那一年的10月,彭德怀司令员率部队跨过鸭绿江,开始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
“1951年4月,我第二次提出入伍,响应号召,投身抗美援朝战场,保家卫国。那时我16岁,又是个‘学生兵’,所以组织就把文书的工作分配给我,让我做一些统计、报表以及稿件写作的工作。”
就这样,蔡升培用自己的笔作枪,将前线鲜为人知的战斗故事写成了一篇篇稿件。这不仅让国内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前线的战况,更重要的是,在舆论阵地上,坚贞不屈的抗美援朝精神在蔡升培的一篇篇稿件中化作了冲锋号,鼓舞了前线指战员的士气。

在蔡升培老人家里,抗美援朝精神融入家教家风。如今,老人的外孙已考入大学。
抗美援朝精神已融入家风
“我从来不觉得我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那些长眠在战场上的战友们,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和平。我要替牺牲的战友们好好地看看新中国!”
1978年,蔡升培离开部队,转业到了沈阳广播电视台。27年的军旅生涯让蔡升培将艰苦朴素和不屈不挠刻在了骨子里,即便是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他也始终谨记自己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始终坚持将自己在部队的所思所感传递给更多的年轻人。
蔡升培的女儿蔡丹丹告诉记者,受到父亲的影响,她也在适龄期间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如今,蔡丹丹的儿子也已考上大学,成为沈阳理工大学国际工程学院的在校生。作为抗美援朝的见证者和英雄故事的传承人,蔡升培也成为沈阳理工大学国际工程学院的校外辅导员。
老兵们最大的期盼不是自己健康长寿,而是抗美援朝精神薪火相传;他们期盼“最可爱的人”永远活在国家和民族的记忆中,像红色基因一样代代相传。
记者 李冰
校对:马松波
责编:周艺凝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习近平会见斯洛伐克总理菲佐
- 习近平会见刚果(布)总统萨苏
- 习近平会见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
- 习近平会见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
- 习近平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举行会谈
- 第一观察|势不可挡的伟大复兴,必将胜利的崇高事业
- 拾光纪·天安门城楼上,与习近平握手的6位老英雄是谁
-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通令 嘉奖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全体人员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在京举行 习近平等出席观看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招待会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