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幸福元素”串起“幸福社区”
本报记者 田甜
每月的第一个周五,阜新市太平区孙家湾街道东山社区的百姓家园广场,一大早就热闹起来。社区的老人三三两两聚拢过来,笑语寒暄,热切地等待着“幸福集市”准点开市。“我们这岁数啊,有点小毛病小需求,腿脚懒了不爱往远处跑。这‘幸福集市’开在自家门口,不光方便,还分文不收,真是暖到心坎里了!”东山社区居民王福林笑着说。
义诊台前,医护人员仔细询问每位老人的身体状况,诊断细致入微。理发摊旁,技艺娴熟的理发师手持剪刀上下翻飞,为老人修剪出清爽利落的发型。家电维修点,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为旧家电“望闻问切”,让“罢工”的电风扇、收音机等重新工作……
这温馨热闹的“幸福集市”,正是阜新市将“幸福新社区”建设细化为可感可及社区图景的一个生动缩影。
从家门口的“幸福集市”到遍布社区的“幸福元素”,阜新市紧扣民生脉搏,精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通过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精准回应百姓期盼。
在居民“家门口”,一系列精心打造的“幸福元素”星罗棋布。每到饭点儿,社区食堂里饭菜飘香。灶上炖着白菜豆腐,笼屉里码着松软的馒头,失能、独居的老人,只需一个电话,“先锋骑士”志愿者就会带着热乎饭菜叩响家门。为破解老年人吃饭难,阜新市建设“幸福食堂”22个,采取“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出一点”的“三个一”可持续运行模式,构建多元化助餐服务体系,让居民花最少的钱吃最满意的饭。
“银童学堂”则成为知识与欢笑的集散地。这边,银发学员在悠扬乐声中舒展筋骨,紧跟时代脚步学习使用智能手机;那边,孩子学沙画、剪纸、活字印刷,传统文化悄然浸润童心。为推动老有所学所乐、幼有所教所获,阜新市积极盘活教育阵地,开设“银童学堂”20余处。建立“专业教师+志愿者+居民能人”师资库,形成“居民点课、社区统筹、多元送课”的运行机制,累计开课6000余课时,惠及居民5.2万余人次。
推窗望去,曾经光秃秃的社区边角地大变样。阜新实施“微绿地”改造计划,组织居民利用楼栋前后空地、边角地等“碎片化空间”,建成80个共享花园,“推窗见绿、出门闻香”成为居民生活常态。
居民管家贴心,共享花园吐翠,睦邻楼栋和谐……这些饱含温度的生活场景,共同构筑起“幸福新社区”的坚实基石,让“幸福阜新”的暖流持续浸润百姓心田。
责编:盛 楠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