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协力奔向更好的日子
齐心协力奔向更好的日子
——葫芦岛“8·20”灾后恢复重建回眸
本报记者 翟新群 姜帆
夏日的高立房山满目青翠,葫芦岛市绥中县和建昌县以此山相隔。去年8月20日,这里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山两侧的乡村成了重灾区。
时隔一年,记者再次探访大山两侧。随着省委灾后重建“三步走”部署第二步任务“交通、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基本恢复至灾前水平”的如期完成,曾经被洪水撕裂的土地重焕生机,崭新的道路车水马龙,簇新的民居里传出欢声笑语。
一年的蝶变中,相邻两县的乡镇和村落里,干部群众齐心协力、“你追我赶”,奔向更好的日子。
摽着劲,跑出重建“加速度”
“去年这时候,我也在这里巡查,眼看着河水暴涨,河道旁的房子很快就淹在水里……”8月20日早晨5点,正在巡河的建昌县和尚房子乡党委书记徐杰,说起一年前的洪灾仍觉得惊心动魄。
当时,最让他担心的是副乡长杨芳值守的杜庄村三道盘屯。发水后,杨芳曾反馈带着山脚下82口人在山洪来临前向山上转移,可很快通信、电力、道路全部中断,杨芳和村民全部失联。直到5天后,爬了5小时山路,满身泥泞的杨芳终于从山里钻出来。见面后他第一句话就说:“82口人一个不差,全部安然无恙。”那时的杨芳,胡子拉碴已认不出模样,脚上的鞋被石头划破,淤泥糊住了鞋面。徐杰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不禁红了眼眶。
洪灾中,和尚房子乡663栋房屋受损,路桥与护岸多处断裂。山的另一侧也未能幸免,绥中县葛家满族乡同样有300多户房屋、1000多栋大棚受损。
山洪退去后,一场你追我赶的灾后重建“大赛”,在这两个鸡犬相闻的邻乡悄悄开展起来。
“不到两个月,瘦了30斤。”和尚房子乡蒲塘沟村党支部书记张辉说,“翻过山就是绥中,咱进度慢了,就抬不起头来。那时候没人喊累,乡工会主席老孙还有一年就退休了,天天在村里蹚泥水……”
隔山相望的葛家满族乡也不含糊。53名乡干部分成两组,一组盯房重建;另一组盯大棚修复。负责房屋重建的赵云贺每天要在113户重建点转一圈,日均步数3万起,可打开微信步数排行,前面总还有一串“对手”。“那时候,施工队连轴转,我们就是不甘落后。”赵云贺说。
紧挨着的葛家满族乡新房子村与和尚房子乡五指山村,更是较上了劲。那头开始清理旧棚,这头立马调来了钩机,就连村口唠嗑,都要比一比谁家的进度条走得快。“正是这股摽着干的劲儿,让我们提前近10天完成了住房重建。”新房子村党支部书记赵玉智想起那段日子,眼里闪着光。
进度上互相较劲,质量上同样较真。葛家满族乡木锨沟村邱静奎的大棚在洪灾中被冲垮,重建时依旧选择在河边的原址。“修护坡时我们就在一旁盯着,护岸都用了石笼挡墙,石头一块挨一块,质量比原先好太多了。”邱静奎说。和尚房子乡的村民陈秀峰则直接报名参加了堤坝修建施工队,“亲手垒石头,心里更踏实”。
“比着干”的不单是这两个相邻的乡镇。灾后重建启动后,葫芦岛市成立灾后重建领导小组,设14个工作专班,每周调度重建项目进展,受灾最重的建昌、绥中两县每次都要作汇报。调度会既着眼推动建设进度,解决堵点难点,同时也是把受灾县区拉出来“赛马”。“压力大,劲头更足!”绥中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绥中县灾后重建11个工作专班,进度一天一调,在住房重建最要紧时期,全县建筑企业钩机、铲车全部出动,各自领任务,奔赴各个重建现场。
建昌县也举全县之力,昼夜施工,累计出动205支施工队伍、110万人次、设备20万台次。
葫芦岛市还抽调了近150名干部,组成督导组,下沉重建一线,对每一户重建房实行台账管理,及时帮助受灾县乡解决施工人手紧缺、材料不足等难题。
“赛马”效率更高。灾后不到一周,灾区道路、电力、通信“生命线”基础设施迅速恢复;
2024年9月2日,160所受灾学校全部如期安全开学;9月底,7250户维修住房全部竣工入住;11月3日,灾后仅75天,全市5447户重建住房全部完工具备入住条件,让受灾群众温暖安全过冬的灾后重建“第一步”任务完成;
今年4月,全市2.13万亩水毁耕地复垦完毕,不误春耕;截至目前,77项水利工程、512处供水工程、水毁国省干线公路和1663个农村公路重建点位全部完工,12520栋受灾大棚以及27.8万平方米畜牧业圈舍全部完成修复……这些数字,不仅体现了灾后重建的“葫芦岛速度”,更蒸腾着千家万户的烟火气。
比着干,赛出生活“新希望”
上午10时的葛家满族乡二道房子村,几名村民正坐在树荫下打牌。“今年黄瓜4块2一斤,这十来天卖了1万多块。”村民的声音里透着喜气。
在去年的洪涝灾害中,二道房子村有78栋大棚损毁。为帮助村民早日恢复生产,乡政府免费清理旧棚、给补贴、牵线低息贷款,村民纷纷着手重建大棚。
今年元旦前,重建的大棚迎来了第一茬丰收,现在已是两连胜。“算下来赚了近20万元,用不上一年,重建大棚的本钱就能赚回来。”村民任爱英信心十足。
受灾后两个多月就恢复生产,产业恢复的速度可谓惊人。山这头菜农们唱着丰收曲,山那头的果农们也没闲着。在和尚房子乡蒲塘沟村见到村民王云山时,他正骑着三轮车从山上下来。他家里有400多棵果树,半个月前刚卖完了李子,再有一个多月梨子又要熟了。
刚下车,王云山就热情地拉着记者进屋,“你去年来时,屋里还没装修,现在看看,我这新家气不气派!”
100平方米的房子,装修得很现代,卫生间、淋浴一应俱全,连供暖都用了地热。若不是窗外连绵的青山,都忘了置身在山间。“政府补贴,建房才花了不到1万块钱,省下来的钱用来装修房子。”客厅里,摆着一张全家福,王云山指着最中间的小女娃说:“这是小孙女,去年9月底出生,在新房里办的满月酒。”唠着家里的一件件喜事,王云山笑得合不拢嘴。
看着隔壁易地重建的绥中县明水满族乡祝家新村日均游客过千,同样是“果树村”的蒲塘沟村民很羡慕。他们今年春天也办了赏花活动,人气同样很旺。
最近,和尚房子乡党委联系省农科院,准备为乡里建个专家服务站。“学好技术,把果树产业搞好,咱村也能成‘明星村’!”望着远处的山,王云山脸上写满向往。
如今的葫芦岛,正向着“年底或再用一两年时间,全面恢复灾前水平并实现新的跃升”第三步目标大步迈进。
责编:盛 楠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