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住”进小区 下楼就能亲近自然

沈阳市沈河区迎宾社区“美丽庭院”花卉造型上新,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本报记者 刘桐 摄

本报记者 刘桐 吕丽 崔振波 白复海
引子
下楼到小区庭院绿地坐坐,感受大自然的呼吸,获得身心的松弛。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足不出小区,就能享受着“公园20分钟效应”带来的自我放松。
看!缤纷多彩的鲜花娇艳绽放。听!郁郁葱葱的树林鸟叫蝉鸣。曾经远处公园的风景,被搬进小区庭院绿地。散落在居民楼前后的片片绿地成为市民亲近自然、舒缓心情、抬脚能到的生活休闲空间。见缝插绿的改造,让居民在家门口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邂逅“诗和远方”。
推窗见绿
楼下荒地变身美丽庭院
“树比楼高,枝比窗宽,草比阶茂。”8月19日,说起以前小区绿地,沈阳市沈河区浩然小区居民马宇摇着头说起邻居们的感受。浩然小区是老旧小区,多年未修剪的大树和灌木,遮挡阳光,滋生蚊蝇,影响居民生活。
“夏天杂草丛生,孩子们下楼跑一圈,就被蚊虫叮一腿包。冬季枯枝枯草,还有安全隐患,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让马宇没想到的是,原本夹在两座居民楼之间的荒地,最近“摇身一变”,成为家门口的精致小公园。
绿地的蝶变缘于一封倡议书。今年4月,沈阳发出建设“美丽庭院”倡议,浩然小区居民响应报名。花园怎么建,居民说了算。在居民议事会上,园林绿化部门现场展示改造效果图,倾听居民意见。“这里多种花”“那里加条园路”……
随即,园林“绿化医生”把高架车开进小区,对遮天蔽日的树冠进行精细修剪,给病害树木打药除虫。在铲除杂草空出的地块上,栽植易成活的花卉,打造错落有致的微景观,小区庭院绿地改造成百花园。
“绿地‘颜值’刷新,不用远奔公园,在家楼下就能亲近自然。”马宇作为小区“美丽庭院”居民管家,对改造后的绿地设施如数家珍:绿地内分布着乔灌木、花卉和休闲桌椅等设施,通过微地形改造实现雨水花园功能。“最满意的当数靠院墙而建的鲜花女神立体绿化景观,吸引市民拍照,小区也成为网红打卡地。”马宇说。
置身修葺一新的庭院绿地,月季攀墙、芍药吐蕊、串红成瀑。大爷们正在棋盘上对弈,阿姨们或弯腰嗅花,或举起手机拍照,院内回响着孩子们嬉戏的笑声……
庭院绿地不仅是“一老一小”的活动场,年轻人也有了心情治愈的空间。
“在楼下庭院绿地转了20分钟,就像给心灵‘洗个澡’,感觉神清气爽。”小区居民吕爽下班刚到家,感觉浑身疲惫,于是去楼下绿地走走,感受家门口的“公园20分钟效应”。她说:“改造后的绿地成为我的能量场,曾看过科普文章,置身自然环境20分钟,有助于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降低体内的皮质醇,使人精神愉悦、压力减轻,能更好地恢复活力。”
沈阳市城管执法局美丽庭院专班负责人师光介绍,截至目前,沈阳295个“美丽庭院”已完成建设,其中有155个是居民社区庭院绿地。
破坏小区环境的还有侵占绿地问题,锦州市榴花里明星小区曾因开垦菜园、车辆违停,让绿化成了奢望。“绿化改造工程重点做足‘空间文章’,分层种植让四季有景。”负责施工的锦州凌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迪介绍,尤其在楼间距较宽的区域,我们特意点缀有特点的观赏树,让居民四季都能与景致相伴。
出门入园
从围挡遮丑到楼前新景
“以前推开窗只能看到破旧围挡,现在一睁眼就是花海,下楼走两步就是停车场和小公园。”晨光洒入抚顺市顺城区今日阳光小区的阳台,居民刘淑芬推开窗,风里带着淡淡的花香,她探出头,目光落在生态花海。
“围挡”就像是块遮羞布,很多闲置空间“一遮了之”。今年,位于小区门前的近3万平方米闲置空场华丽蝶变,成为集110个免费停车位、口袋公园与生态绿地于一体的综合体,彻底改变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图景。
小区门口西侧的口袋公园内金叶柳随风轻摆;东侧3000平方米的生态花海中,百日草、波斯菊层层叠叠,与蜿蜒的青石板步道相映成趣;中部110个标准化停车位整齐排列,太阳能路灯已全部安装到位,停车场与绿地间,3000平方米防滑耐磨步道如同纽带,将各个功能区紧密串联,盲道、无障碍坡道等细节设计,彰显出城市温度。
“以前带外孙没地儿玩,现在全解决了。”居民王丽娟推着2岁的外孙在公园内散步,难掩兴奋。
“下月就能装健身器材。”午后的花海旁,几名居民围着顺城区住建局工作人员询问得到了确切答复。马上就要增设健身角,安装太极揉推器、三人漫步机等20余件健身器材,满足全年龄段居民的运动需求。“以后晨练不用跑远,在家门口就能拉伸筋骨。”热衷锻炼的退休教师赵桂兰笑着说。
不仅拆“围”建绿,“边角地”也建起小花园。
“妈妈,快看!这有烽火台。”在沈阳市皇姑区药山路口袋公园,董欢领着5岁的小儿子,边走边讲述烽火台的故事。去年董欢搬入新房,崭新的园区中绿地面积不大,而一墙之隔却有一座垃圾残土山。今年这里移走了建筑垃圾,建成了烽火台主题的口袋公园,形成兼具历史韵味与文化底蕴的休闲便民空间。不仅有文化景观,还有休闲广场、乒乓球场地、廊架和围树座椅,增加亲子活动空间。“小公园紧邻小区,抬脚入园,现在这儿成了宝妈们的遛娃胜地。”董欢说。
大连市沙河口区颐和星海小区居民张梅进出小区,门口废弃的工棚曾是碍眼的“心头堵”。而眼下,拆掉的工棚区域建起了“槐文化”主题口袋公园。这片约3000平方米的地块,顺应原有山势与地貌,将附近住宅小区的规划空间与大连地方特色树种中的“槐”元素交融设计,营造出“槐”主题意境,为居民打造一处闲坐小憩、畅快娱乐的“宝藏天地”。
从垃圾山到文化景观,从围挡荒地到“城市客厅”,这场家门口的“微更新”,正提升着居民的生活品质。
守护绿地
建好还需管好
居住小区大片绿地在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美丽负担”。
“绿地焕新,而社区没有专门经费和养护队伍,后续补植和维护都是难题。”“小区旁刚建的小公园,人流急剧增加,已出现了绿化设施损坏情况,怎么办?”“绿地点多面广,专业修剪、灌溉设备的购置和使用也让预算捉襟见肘。”这些都是社区管理者的担忧。
如何让公共绿地由“一时鲜”到“四季青”,各地也在探索新的管理“密码”。
“我捐100棵树苗”“我认购150株鲜花”……沈阳市浑南区左岸慧晶小区居民闫爽手机一直“嗡嗡”震动,业主群里又弹出新消息,不一会居民们认养、认捐的信息就刷满屏。
虽是15年的老小区,但凭借其出众的园林绿化景观,成为居民们的“心头好”,也悄然凝聚起居民共治共享的力量。
绿植乔灌错落有致、游园植被景观镶嵌、树木花草生机勃发……走进小区,阵阵“绿”意扑面而来。“每到春天,牡丹花盛开,小区还会举办牡丹节。”闫爽翻出手机中牡丹节的照片说,邻里间举行“牡丹宴”,排演文艺节目,邻里间情谊更融洽,不少另购新房的居民都不愿意搬走。
“不仅牡丹花开得娇艳,明年小区南侧还会新增一条樱花大道。”沈阳左岸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经理杜琨向居民们介绍,今年起对飘絮的杨柳树将逐步替换,新栽种的百余棵樱花树将再成小区绿地新景。
在浩然小区,“美丽庭院”居民管家马宇张罗着秋季树木补植工作。“这些月季得浇水了,草地中杂草、垃圾得及时清理。”马宇蹲在花丛边,手里的小铲子精准挖出杂草,“园林绿化专家常来小区‘回头看’,对修剪的树木、栽植的花卉进行常态化养护指导,对庭院绿地进行‘售后服务’。”
家门口绿地养护也“植入”科技智慧。“扫二维码,绿地面积、植被、养护等情况一目了然。”大连市沙河口区为绿地办理专属“身份证”,目前,全区50平方米以上绿地的信息梳理基本完成,已安装标识牌230处。这张“身份证”不仅为管理、督导、执法精准导航,更激发市民爱绿护绿的热情。
同样,志愿服务也在赋能绿地设施养护。刷油、固定……抚顺市望花区光明街道红光社区新落成的“幸福儿童角”,志愿者自发成立的红光榜样服务队维修小分队正在安装滑梯、秋千,对广场设施进行管理维护。在锦州市的部分社区组建了“护绿志愿队”,用志愿服务打造居民生活幸福港湾。
责编:杨金凤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