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物件化身“会说话的党史教材”
本报记者 曲宏
“党员教育不能光靠我讲你听,而是要让历史场景活起来,让大伙儿看得见摸得着。”近日,在抚顺市抚顺县沈抚县委旧址纪念馆门前,场馆讲解员刘凤德说了上面这番话。
在沈抚县委旧址斑驳的木门前,10名党员围坐在复原的县委会议室中热烈讨论。“减租减息政策怎么落地?”“土地流转矛盾怎么化解?”
抚顺县创新“小班制+场景沉浸式”教学模式,将县委旧址打造成乡村党校核心阵地,开展了近百期党员教育活动。
如今的党员教育活动采用了数字化技术。“扫描这个独轮车二维码,就能听见80多年前村民夜间运粮支前的故事。”后安镇佟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喜林热情地指引前来参观的年轻党员们扫描二维码,三块石革命根据地的烽火岁月便以数字化形式跃然眼前。
在佟庄村村史馆,238件老民兵日记、支前账本等实物化身“会说话的党员教材”,让党员从斑驳物件中感悟为民初心。与其相距不远的红色记忆展示中心,利用高科技手段打造一个沉浸式体验空间,还原“佟庄保卫战”场景,党员佩戴传感设备化身“民兵队长”,在“掩护群众转移”与“阻击敌军”的虚拟抉择中,厚植人民至上的价值内核,赓续百年红色基因的精神密码。同时,村里还开发设计了“战斗的岁月”“三块石的月光”等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组建了红色故事宣讲队,讲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一年来接待红色研学人员1000余人次,红色宣讲30余场。
双馆联动不仅构建了“视听触”立体课堂,还设置了党员“三个一”实践活动清单,即重走一次“红色道路”,体验烽火岁月中的军民同心;为村民办一件“关键小事”,擦亮履职为民的忠诚底色;围绕乡村振兴提出一条“金点子”,提供可持续发展新动能。2024年参训党员累计助销农产品7次,修缮危房2座,推动5个项目落地,红色资源的有效利用使村集体经济增收20.4万元。
“视听触”立体课堂让外出务工党员教育变得更便利。“今日学习任务:观看微党课。”近日,在外务工党员张帅在“云端党支部”微信群收到学习提醒。
针对流动党员,抚顺县创新打造“云端党支部”,97名党员干部担任线上学委,定期推送“党史晨读”视频链接。邀请支委委员、党小组组长与流动党员结成对子,将录制的红色主题课程在平台分享。
目前,抚顺县已累计开展“云端党课”“云端培训”等396场,组织线上学习6833人次。
责编:栾溪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