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多点开花促共富
本报记者 曲宏
进入8月份,在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沙尖子镇东部的北沟村,地里的山野菜采摘结束了,冷冻的野菜却又火了起来。
“今日下单,即刻发货,都是本村无污染野生山野菜。”“急速冷冻技术,锁住山野菜新鲜营养”……北沟村党支部书记刘永君在抖音平台直播带货。刘永君有时一场直播能卖几百箱,收入上万元。
20多年前,北沟村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沟里的姑娘要嫁到沟外去,沟外的姑娘却不愿意嫁到沟里来。
为改变家乡面貌,刘永君带领村民种植山野菜、种植苗木等,踏上了产业发展之路。设置了2个“党群致富责任区”,并成立了2个专业合作社和1个互助社,村集体流转土地50亩,购买和回收采伐基地800余亩,用于发展山野菜项目。引导农户以土地作为股份进行合作经营,带动北沟村及周边村民400余户共同发展山野菜和中小药材产业。去年仅山野菜项目就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
近年来,桓仁县山区不断推进“党群共同致富”活动。各乡镇成立了跨村产业联合党委以发展特色产业。
雅河乡联合村依山傍水,占地320亩的果蔬小区产业基地里有49座果蔬大棚。
雅河乡瞄准果蔬产业,发动党员、群众以资金入股、劳务输出、土地流转等多种形式参与果蔬小区产业基地发展建设中。村“两委”成员每人划分5至6座大棚为责任区。如今,联合村果蔬小区产业基地已发展成集生态旅游、观光采摘、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乡村产业集群,村集体每年仅依靠大棚出租收入就超过100万元。
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因地制宜,才能找到适宜自己的发展道路。
沿201国道,顺着干净整洁的村道来到普乐堡镇梨树村,一座座蓝莓大棚整齐排列在山脚下。梨树村规划建设了一期蓝莓大棚14座,通过租赁、置换等方式,成功流转土地90亩。梨树村党支部书记马青和带领党员干部和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帮助解决种植难题。时至今日,一期蓝莓大棚,年产量达到五六万斤,年产值约150万元。梨树村的蓝莓远销到山东市场,“赶上采摘旺季,还需要在本村用工40人到50人。”马青和说。
对于供不应求的市场形势,梨树村流转土地200亩,持续建设郭台子二期蓝莓大棚,今年7月二期大棚建设完工,三期大棚也在统筹谋划中。
北沟村、联合村与梨树村的特色产业是近年桓仁县坚持党建引领发展特色产业的缩影。如今,全县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实现10万元以上,山区的老百姓也过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
责编:杨金凤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