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机拍闪电会被雷击吗
本报记者 于雅坤
进入7月,大连市多个深夜出现了电闪雷鸣天气。尤其是7月3日晚到4日清晨,大连雷电监测报告显示,近12个小时内全市共发生闪电11920次。市民拍下的震撼画面登上热搜,不少人直呼“如同科幻大片”。
市民用手机拍闪电是不是冒险行为呢?作为科技部授予的“全国十佳科普使者”,刘晓东对防雷电知识已了如指掌,他表示,雷电会优先光顾地面上高处的尖端物体,手机体积很小,对人的高度及电阻的变化影响微乎其微。打电话时的信号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的,电磁波本身不具有导电性,并不能形成一个“放电通道”。因此,无论是手机本身,还是用手机打电话,都不会影响雷电的走向,不会增加人被雷击的概率,但是人和手机所处的位置很重要,如果周围的环境是容易引雷的场所,如在高处、空旷地带,或者旁边有大树、电线杆,那还是比较危险的。
这些精确到个位数的闪电次数是怎么统计出来的,成为市民和网友好奇的问题。“可不是靠人眼数出来的,是全市5个闪电定位仪的功劳。”7月11日,大连市防雷减灾中心副主任刘卫华向记者介绍,这些定位仪分布在旅顺、瓦房店、普兰店、庄河和长海县,每个定位仪的覆盖范围达上百公里。它们内部有磁环天线、数据处理单元、通信单元、供电单元等部件,当闪电发生时,产生的电磁脉冲会以光速向四周传播,定位仪中的磁环天线能迅速接收到电磁波,并探测到它的方向。而3个以上闪电定位仪的组网观测,就能确定雷击点的位置。“这和猫头鹰能夜间捕食异曲同工,猫头鹰因为左右耳朵不对称,对同一声源,听到的方向和时间不一致,这让它可以通过比对分析在黑暗中锁定目标。闪电定位仪就好比一只只猫头鹰的耳朵,通过接收电磁波的方向和时间差定位雷击点的位置。”刘卫华解释。闪电定位仪采集的数据会实时传输到雷电监测中心站,再通过专业的系统计算,就能得到闪电发生的精确次数、时间和位置。
尽管近期闪电频发,但大连其实不是雷电高发区。按照国家标准中公开的数据,大连年平均雷暴日为20.3天,属于少雷区。刘卫华表示,雷电高发区通常集中在南方地区,如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那里纬度较低,受热带气旋等影响较大,雷电活动更为频繁。从长期平均监测数据来看,大连近期的闪电频次仍属正常范围,无异常现象。
尽管不是雷电高发区,对于防雷还是要提高警惕。遇到雷电天气,最好的防护方式是躲在屋里,不过这也不是万事大吉、绝对安全的,感应雷有可能会顺着电线、水管等金属管线“溜”进室内,损坏家电。所以,最好再关上窗户,拔掉电源插头,别靠着水管、暖气片这些金属物件。
责编:张晓楠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