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鸟栈”来新客
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守护候鸟迁飞
这里的“鸟栈”来新客(美丽中国)

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岛部分——蛇岛。

工作人员开展鸟类科普教育。
以上图片均为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
核心阅读
位于辽宁大连旅顺口区的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一个重要驿站。为了保护野生鸟类安全顺利过境,保护区协同多部门开展护鸟行动,搭建数字化平台,利用高科技实现智慧管理,近年来监测到的野生鸟类数量持续增加。
“快看,那就是黑尾鸥。”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王小平拿出相机,不断按动快门。只见成群的黑尾鸥或跳跃啄食,或展翅低飞,优雅的身姿与碧海蓝天相映。
“每年候鸟迁徙季,都有上千万只候鸟经过这里。”王小平介绍,保护区地处辽东半岛的最南端,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一个重要驿站,被称为老铁山“鸟栈”,截至目前共记录鸟类375种。去年7月,辽宁大连蛇岛—老铁山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的组成部分之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候鸟年年飞来,如何保护野生鸟类安全顺利过境?记者来到保护区进行探访。
护鸟——
收缴网具数量连续3年为零
老铁山的臂弯里,是大连市旅顺口区铁山街道郭家村。
远远地,看到有汽车沿着山路蜿蜒驶来,村民孙锡贵迎了过来:“我一瞧就知道是你们巡山来了,咋样?有没有收获?”
“鸟倒是看见不少,网没遇着一张。”王小平停好车下来,笑着回应。
2001年从东北林业大学毕业后,王小平来到保护区工作,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上山护鸟。“以前一到候鸟迁徙季,会有人上山捕鸟。为了护鸟,我们得24小时轮流盯着,白天收网,晚上抓‘灯照’,凌晨抓‘叉子’。”王小平说。
为啥抓这些?“夜里用灯一照,有的鸟就在原地一动不动,很容易用网扣住。”孙锡贵说,“‘叉子’是人为驯熟当诱饵的鹌鹑,‘叉子’一叫唤,其他鹌鹑容易聚拢过来。”
那时候,捕鸟为何难以禁绝?“我们这里山多地少,不少人曾以捕鸟为生。”孙锡贵说,多年来,保护区持续努力破解困局。“一方面,协同公安、林业、市场监管、属地街道等开展护鸟行动,严惩捕猎等行为;另一方面,随着当地大力发展樱桃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子广了,捕鸟的人也少了。”王小平说。
如今,老铁山地区的樱桃种植产业蓬勃发展。孙锡贵算起收入账:“一亩地能栽种约50株樱桃树,一亩樱桃一年毛收入约有4.5万元。”
老百姓口袋鼓起来,非法捕鸟的现象随之锐减。王小平说:“从2022年开始,保护区已连续3年收缴网具数量为零。”
观测——
去年猛禽监测数量超11万只
记者随王小平登上老铁山的一个猛禽观测平台,望远镜里,不时见到游隼、红隼等猛禽在空中盘旋。
“老铁山地区现记录有猛禽种类45种。”保护区管理局科教中心负责人吕传栋说。
2024年9月23日,老铁山猛禽监测点单日记录猛禽超过1万只。“它们沿着山脊由东至西飞起,掠过观测平台后从我们头顶上空向海上飞去,速度很快。”来自上海的猛禽观测志愿者程铭和刘丹萌夫妇亲眼见证了这个时刻。
2018年以来,保护区管理局已连续7年开展猛禽监测工作。“猛禽是鸟类中的顶级捕食者,是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对环境变化高度敏感,通过猛禽监测了解其种群数量变化对衡量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吕传栋介绍。
“老铁山年平均监测猛禽数量6万余只,2024年监测数量超过11万只。”吕传栋说,这说明越来越多猛禽选择老铁山所在的这条迁徙路线。
捕鸟的人没了,护鸟的人多了起来。“如今,周边群众发现伤病鸟类,会主动给有关部门打电话,最后转送至我们这里检查治疗。”老铁山猛禽救助中心负责人唐连友介绍,自2016年救助中心成立以来,共接收鸟类42种420余只,其中国家二级及以上保护鸟类20种140余只,经救助成功放飞220余只。
追踪——
掌握常见猛禽的迁徙路线和迁徙策略
“关键位置的现场情况一目了然,部分重要路段还能实现自动报警,大大减轻了巡护压力。”吕传栋轻点鼠标,调出82台视频监控设备实时回传的画面。为了保护好候鸟栖息地,保护区管理局搭建了数字化管理平台,设有巡护管理、监测展示、视频监管等多个板块,集成声纹识别、AI分析、热成像等技术。
“我们安装的声纹监测器具备‘闻声辨鸟’能力,能够全天候收集数据,并借助人工智能分析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吕传栋说,“通过高科技实现‘天空地一体化’智慧管理,能让我们更好地掌握鸟类活动规律,为后续保护提供支持。”
打开卫星定位追踪系统,编号为3号和4号的两只黄嘴白鹭的迁徙路线显示在地图上。“去年秋季,这两只黄嘴白鹭飞越渤海海峡后,一只飞行3000多公里到达位于菲律宾棉兰老岛的越冬地,另一只飞行4000多公里后到达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的越冬地。”王小平介绍。
近年来,保护区科研人员为160多只中大型鸟类佩戴了卫星定位追踪器,可以精准掌握其飞行路线、高度、速度等信息,通过长时间跟踪,逐渐掌握了途经老铁山的常见猛禽的迁徙路线和迁徙策略,同时基本摸清了在蛇岛繁殖的黄嘴白鹭的迁徙规律。
责编:杨金凤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