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霸王”为何频繁到访大连海域
本报记者 于雅坤
碧波之上,黑亮的脊背与醒目的白色眼斑在起伏间交替出现,换气时喷出的水柱直冲海面2米多高……6月26日,大连市长海县海域出现震撼一幕:三头6米至8米长的虎鲸结伴畅游,其身姿首次被生态摄影师清晰捕获。这组珍贵影像,不仅圆了摄影团队5年的追鲸梦,而且成为北黄海海域生态向好的生动注脚。
“当我们距它们近百米远时,它们应是感知到了,突然分头行动,向西游去的那头速度太快,我们决定聚焦向东北方向游去的一大一小两头虎鲸。”最先发现虎鲸踪迹的长海县钓友王成介绍。他立即通知当地资深生态摄影师张忠民,对方赶到后成功用无人机定格下虎鲸的雄姿。
张忠民团队长期专注于长海县海域的鲸类拍摄与生态监测。5年前,他们在附近海域发现虎鲸出没的踪迹。此后,每年来到春末夏初虎鲸可能出现的高频时段,他们便会在海上设点主动搜寻。5年坚守,终于在今年收获“鲸”喜。
虎鲸,素有“海上霸王”之称,性情凶猛,是海洋顶级掠食者。它们除食大型鱼类外,一些群体常成群地追食海豹、海狮、海象、海豚等海兽,甚至袭击大型须鲸类。虽然这是在长海县首次拍到虎鲸出没的影像,但近年来虎鲸到访的消息始终未断。“前年出现5头,去年有2头。”王成表示,他曾多次收到当地渔民偶遇虎鲸的消息。
捕捉到虎鲸踪影的消息迅速引发关注,广西科学院广西海洋科学院副研究员陈默次日便飞抵长海县。“虎鲸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我国黄海北部曾是虎鲸稳定的栖息地,每年5至7月是高频出现期,但上世纪70年代以后,目击记录逐渐减少。”为摸清这片海域鲸类的分布与活动规律,陈默已与长海县自然资源调查工作站连续3年开展为期1至3个月的观察研究。
虎鲸为何近年频繁现身长海海域?陈默分析,从历史资料及虎鲸习性看,出现在长海海域的这群虎鲸很有可能是北半球太平洋海域的“过客型虎鲸”,这类虎鲸与“居留型虎鲸”和“远洋型虎鲸”不同,主要以海洋哺乳动物为食。长海海域拥有稳定的东亚江豚、小须鲸种群,这或与虎鲸的到访存在关联。《中国鲸类》一书记载,曾在辽东湾捕获的一头虎鲸胃中发现有完整江豚头骨,也曾在海洋岛附近海域观测到7头虎鲸围猎1头小须鲸的惊心场面。
长期从事鲸类研究的大连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孙峰认为,“虎鲸属于海洋食物链的顶级消费者,其存在对海洋生态系统完整性要求较高,类似东北虎之于山林。它们近年来频现长海,直接反映了当地海域生态的实质性改善和食物链的健全。”他特别强调,长海县作为远离岸线的海岛县,拥有优质的深水环境,加之当地严格落实伏季休渔制度,有效减少了渔船活动对海洋生物的干扰,为虎鲸营造了理想的栖息与活动空间。
责编:齐志扬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光耀长河 薪火永继——各地组织开展“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活动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抓党建、谋创新、促发展——吉林一家化纤企业基层党组织这样做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致敬荣光 赓续前行——山西、辽宁、陕西开展“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活动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长春:“强村公司”助力乡村振兴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在这条英雄“含量高”的路上寻初心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党建聚力兴产业 白云山村换新颜
- 第一观察|“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 习言道|开放合作是人间正道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推进网络文明建设 汇聚强国复兴磅礴精神力量
- 人民领袖|22年前习近平这篇文章 写给高考学子
- 牛河梁圆形祭坛 揭秘5000多年前的几何原理与数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