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护老人用上了科技“神器”
泡澡按摩助力行走 发现异常及时呼叫
照护老人用上了科技“神器”

沈阳一位老人正在使用新松智能助行器。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智能诊脉机器人模拟中医师为老人把脉。 本报见习记者 姜雪 摄

制表 隋文锋
本报见习记者 姜雪 智曼卿 本报记者 佟利德
引子
在营口市民政事务中心养老院,73岁的失能老人李玉梅正在享受泡澡的清爽。“之前只能洗淋浴,自从有了这个‘泡澡神器’,终于能好好泡个澡了。”李玉梅面色红润,额头微汗。
“这台‘泡澡神器’已成为养老院里最受欢迎的设备。之前给一个老人洗澡需要三四个护工忙活,现在不仅节省了人力,而且老人也很满意。”养老院院长王立明说。
这温馨的一幕是智慧养老融入生活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智慧养老“神器”正悄然上岗。
我省6月出台的《辽宁省促进银发经济发展若干政策》,强力推动智慧养老项目落地、适老产品研发与“人工智能+”场景普及。就在刚刚结束的首届东北亚国际银发经济合作交流活动上,包括外骨骼机器人、机器人护理员在内的众多智慧养老产品亮相。
机器人养老时代要来了吗?这些科技“神器”将给养老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康复机器人 护理机器人
养老院有了“新员工”
触动按钮,机械臂温柔伸展,稳稳将老人托起,不过几秒钟,卧床老人便完成了从床到轮椅的“悬空平移”。“以前全是孩子们抱,我真担心伤了他们的腰。”老人王曼丽指了指一旁的护理员。
这台形似“机械臂”的移位器,正是沈阳五彩阳光城养老服务中心的好帮手。外表硬朗,动作轻柔。在它的帮助下,无法行走的老人可以在床和座椅间安全转移。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各种“神助攻”“黑科技”正走进老人们的日常生活:AI康复机器人配合治疗师完成热敷、按摩等环节;智能手环全天候看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防止其走失……
大连红旗福利中心是一家专门从事阿尔茨海默病照护的养老机构。针对患病老人因定向障碍记忆走失的痛点,红旗福利中心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研发了“360智能防走失系统”,为老人佩戴集成定位模块的智能手环或胸卡。一旦老人接近安全边界,系统立即触发三级警报,护理员终端蜂鸣、房间屏幕红光闪烁、监护平台弹出实时定位图。“从警报触发到人员抵达,平均90秒。”大连红旗福利中心首席专家庞俊说,“系统上线期间,中心内老人走失风险已实现清零。”
对于失能老人的照护也是智慧养老产品大展身手的领域。近日即将投入运营的大连康养集团大康颐家·武昌街护理院区,专设失能照护区域,智慧设备在此“上岗”。卧床老人一旦排便,二便智能护理机器人便能自动感知,并迅速完成清洁、冲洗、吹干的全流程护理。该护理院相关负责人徐振华深有感触:“过去,护理员需要频繁探护老人,及时更换尿不湿。有了机器人,他们就能腾出更多时间陪老人聊聊天,关注老人心理健康。”他告诉记者,照料同样10位卧床老人,所需护理员数量也能从6名减少至3名。
养老机构场景标准化,非常适合机器人和智慧平台应用,但这只是第一步。更多适合普通家庭使用的智能养老产品开始走入千家万户。不久前举办的沈阳“银发市集”上,众多智慧养老产品可供选择。全屋呼叫设备可让老人一键求助;智能拐杖可向家属手机发送跌倒告警;防滑助浴设备提供稳固支撑与全方位洗护辅助;监测床垫实时关注老人睡眠、心率、呼吸,提供健康建议……这些“智慧伙伴”已非概念,它们已真切融入老人生活,成为照护老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员。
智能行走搭档 防摔气囊衣
更多新产品即将“上岗”
除了已经“上岗”的智能机器人等智慧养老产品之外,更多功能各异、各司其职的智慧养老产品正加速研发,涌入市场,走进公众视野。
银博会上,一台身怀“温柔神力”的智能行走搭档,吸引了王晶老人好奇试坐。“这轮椅,能扶人走?”他轻点按钮,轮椅后背的钢铁臂膀稳稳发力,通过背心将他轻柔托起。“像有双看不见的手搀着。”王晶惊喜迈步,腿脚却轻松不少。大连康养集团的工作人员周佩如揭秘了这台设备的本事:“它专为腿脚乏力的半失能老人设计,可手动切换‘站立’与‘坐下’双模式,我们正按订单生产。”
在哈工天愈机器人集团营口运营中心,前来尝鲜的体验者络绎不绝。60岁的李宝齐被肩颈酸胀困扰,此刻她舒适地躺在一张智能理疗床上。床体规律起伏,牵引舒展着她的筋骨,同时进行穴位按摩。耳边,舒缓的助眠音乐萦绕。短短十几分钟,李宝齐的身体在不知不觉中松弛下来。中心负责人梁之告诉记者,这种智能理疗床的功能主要是融合人体自适应体系,精准定位全身穴位,结合患者症状,通过万向臂精准抵达穴位开展治疗,为老人提供艾灸、推拿、超声波等康复服务。今年年初刚进入营口市场,目前处于供消费者免费体验阶段。下一步将通过租、售结合的方式推广到养老机构、社区卫生院等场所。
防摔气囊衣守护老人行走,艾灸机器人精准施灸,按摩“巧手”力道均匀,把脉“医师”静候问诊,聊天“知己”排解孤寂,对弈“棋友”切磋技艺……各具所长的智慧产品不仅将接过耗费人力的基础工作,更将填补老人渴望陪伴的时光空余。
在智能终端之外,沈阳和大连一些地区正织就覆盖更广的智慧养老网络。78岁半身不遂的于金立,儿女工作繁忙,曾为一日三餐发愁。“盛情康养”智慧养老平台上个月上线,家人迅速通过平台找到附近提供专业送餐的社区食堂。如今,营养均衡、准时送达的餐食解决了老人用餐的难题。平台更整合助医、助浴、助洁等30类核心服务,700多家服务商陆续进驻。
飞入寻常百姓家
还需跨过几道坎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智慧养老产品发展前景广阔,但普及的道路上“拦路虎”也实实在在:高昂的价格、参差不齐的技术成熟度,以及令老人望而却步的操作门槛。
当被问到“是否会选择智慧养老设备”时,王晶连连摆手:“这轮椅好是好,可一台好几万元,快抵得上一辆小汽车了。”李宝齐也笑着摇头:“电子产品,我一看就头大,满屏幕的按键跟我‘捉迷藏’。”
对此,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教授辛桂阳给出建议:“成本要降下来,关键靠技术进步和大规模生产,摊薄研发和生产成本。”他预测,未来家庭中的“爆款”将是那些精准戳中老人痛点、功能不贪多求全的普惠型产品。他还支了一招:“试试‘共享养老设备’的路子,专业居家养老机构可以将设备租给有需要的家庭,并帮助居家养老的老人用好它们。”
租赁这条路,大连康养集团已经在尝试。除在养老机构配备大型智能设备外,正在用“以租代购”的方式,推动小型智能设备的家庭使用。徐振华介绍:“我们定制的智能助老设备,一台动辄1万多到6万元,对普通家庭来说压力不小。所以我们尝试租赁方式,以买一年尿不湿的价钱,把设备租给卧床老人家庭,先让大家用得上、用得起。”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王圆圆认为,科技再好,老人玩不转也是摆设。她建议:“操作界面必须‘极简化’,要有一目了然的大图标、大字体、高对比度,而复杂的菜单不能有。核心功能最好是可以‘一键直达’或‘张口就来’,让科技真正适老。”
责编:齐志扬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光耀长河 薪火永继——各地组织开展“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活动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抓党建、谋创新、促发展——吉林一家化纤企业基层党组织这样做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致敬荣光 赓续前行——山西、辽宁、陕西开展“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活动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长春:“强村公司”助力乡村振兴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在这条英雄“含量高”的路上寻初心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党建聚力兴产业 白云山村换新颜
- 第一观察|“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 习言道|开放合作是人间正道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推进网络文明建设 汇聚强国复兴磅礴精神力量
- 人民领袖|22年前习近平这篇文章 写给高考学子
- 牛河梁圆形祭坛 揭秘5000多年前的几何原理与数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