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书记“擂台比武”亮致富高招
本报记者 李曼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咱集贤村以前是负债村,可现在,我们用黄豆制作有机肥种植蓝莓,还打造了自己的品牌‘贤莓壹品’。”6月12日,丹东市振兴区委组织部组织开展了一场村书记擂台赛,汤池镇集贤村党总支书记李国臣第一个登台宣讲。候场区里,来自全区6个涉农镇街的8名村党组织书记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要亮出本村振兴的“看家本领”。
李国臣率先晒出“逆袭账本”:集贤村积极争取资金,建成10座温室大棚和450平方米冷库,种植6000余株蓝莓。村“两委”成员变身电商主播,全年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其中春季网络销售额达36万元。“不拼设备拼真诚,少讲套路多讲故事”的直播理念,让集贤蓝莓登上中国农业品牌甄选会。
“不能等靠要,得主动‘触网’找出路!”作为擂台赛上唯一一名女将,瓦房村党总支书记姜黎娜的经历引发了共鸣。面对软枣猕猴桃滞销的困境,她带头钻大棚学直播,一场翻车直播却意外引爆线下抢购潮。如今,瓦房村“小姜书记助农带货”电商品牌声名鹊起,还建成了电商直播基地,帮助村民增收40余万元,带动周边村增收30余万元。
“我们深耕‘花木经济’,党支部领办了两个合作社,发展千亩花卉苗木基地,涉及畅销品种近百种,还通过‘区域联盟’帮带结对村销售花苗5万芽,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8万元。”实打实的特色产业是花园村党总支书记史胜国站在这里与各位“头雁”一较高下的底气。如今的花园村名副其实,不仅发展花木经济,还成了真正的城中花园。走进花园村,路边的红豆杉精致优雅,整洁的院落鳞次栉比,村容村貌整洁清爽,“积分制”的推广运用让村庄焕然一新。
新友村建成的乡村科普馆里放着供村民使用的谷物水分测量仪;文斌村推行家庭农场,促进水稻增产增收……这场以“乡村振兴”为名的擂台赛,透着股庄稼人特有的较真劲儿。各位村书记既精准把握村情实际,又因地制宜推出一系列“接地气、惠民生、强发展”的实招硬招,在产业发展创新路径、生态环保精细治理、乡风文明培育传承等方面,体现谋事智慧与干事魄力。
擂台赛评审团围绕产业、生态等核心维度严格评判,最终,3名村书记荣膺区级“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6人获评“乡村振兴优秀带头人”。村书记们在横向对比中照见差距,在交流中打开思路,激发了“头雁”领航、奋楫争先的内生动力。
责编:盛 楠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