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起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典型案例公布
本报讯 记者赵铭报道 今年以来,我省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食品安全突出问题。6月19日,省市场监管局公开曝光该项行动第一批7起典型食品违法案例。
这7起案例分别是,新民市某酸菜加工合作社利用水泥窖池腌制生产酸菜,但在标签上印制了大缸腌制白菜的图形误导消费者;海城市某村内一家超市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销售散装熟肉制品;新宾满族自治县某火锅食材超市经营的乌鸡卷、V型蟹肉虚假标注标签内容;本溪市平山区某食品销售店经营虚假标注奶源为俄罗斯的奶粉;彰武县某商贸有限公司经营虚假标注生产日期的大米;凌源市某食品厂生产的木糖醇山楂蜜饯食品标签上印有“无色素添加”文字,实际添加了食品添加剂日落黄、胭脂红;建昌县某综合商店以马肉冒充驴肉销售。我省市场监管部门已对上述违法行为作出没收违法经营的食品、罚款等行政处罚。
责编:盛 楠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