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看辽宁丨在铁西“厂BA”,唱响“咱们工人有力量”
新华社沈阳5月18日电(记者刘艺淳、齐琪)“嘿!咱们工人有力量!”17日晚,千余名一线产业工人的声浪响彻沈阳铁西体育馆,为第二届铁西“厂BA”揭幕。

当晚的揭幕战,首届铁西“厂BA”冠军特变电工队以47:46险胜上届亚军华晨宝马队。平日里的装配工、技术工程师、冲压生产员工换上球衣,背传、“2+1”、急停跳投等好招不断。在未来的两个月,来自沈鼓集团、特变电工等“国之重器”,华晨宝马等“国际好友”,以及“专精特新”企业的42支队伍、500余名球员将展开90余场角逐。
本届铁西“厂BA”小组赛“拓圈”走出体育馆,走进企业厂区、大学校园、文创街区等,让篮球赛成为“流动的舞台”。观众上传与赛事相关的短视频,即可领取纪念徽章。“希望通过文体旅融合的方式,让大家玩转‘厂BA’,将赛事流量转化为体育消费增量。”铁西区文旅局副局长李汀说。

现场观众正在收集纪念徽章
“厂BA”,是工人唱主角的体育盛会,也是流动的“工业嘉年华”。
“特变电工队在装备制造领域‘响当当’,球打得也好,这3号上届比赛三分就准!”17日晚,场边的“50后”老李边看比赛边和同伴分享。
老李是土生土长的“老铁西”,也是个老体育迷。他回忆起20世纪70年代,工厂林立、机器轰鸣,加上东北人强健的体质与外向的性格,体育运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工厂篮球更是早有传统。
“当时各厂都有自己的篮球队,球员还有不少是退役运动员,科班出身、技术高超。”老李说,就连当时的辽宁队,也要和企业队切磋锻炼队伍。

铁西因厂而立,因制造闻名。曾因建设祖国的初心会聚于此的年轻人,在工作之余以球会友,自发组织篮球等各类体育赛事,久而久之,“永不服输”的工业精神在球场延伸,也铸就了城市的鲜明底色。
这种底色在铁西“厂BA”全程可见。赛前,13位劳动模范组成“劳模方阵”在欢呼声中入场。全国劳动模范、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装车间焊工张腾蛟担任旗手,还为当晚的揭幕战开球。在张腾蛟看来,球场和车间一样,都要创新应变、团结协作。几天前,他的又一项创新焊接方法“问世”,助力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张腾蛟回忆,早在1998年入厂时,厂里就有篮球队,工友以车间为单位打比赛,自己所在的总装车间是冠军常客。“那时的球场还是室外简陋的水泥地,如今有了专业木地板,照明和计分设备都很先进,变化太大了。”
张腾蛟笑说自己个头不高,这届“厂BA”的主要任务是给“00”后徒弟们加油助威。“他们年轻人是铁西的未来。”
如今,铁西驰骋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快车道”上,汇聚起3000余家工业企业、600余家外资企业、80余家世界五百强企业、20余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工业重镇的澎湃活力和产业工人的精气神,正随橙色皮球跃动。

比赛间隙,赛事志愿者为球员捡球、为观众引路,他们来自铁西体育馆不远处的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学校与华晨宝马、贝卡尔特等企业合办的“订单班”,让焊接、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的学生毕业即上岗。同样热爱篮球的他们,或许是未来“厂BA”的闪耀新星。
“嘿!咱们工人有力量!”10岁的观众李帛轩一边跟唱,一边熟练操纵无人机记录着精彩瞬间。“我将来要考无人机飞行执照,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图片:受访者提供
责编:闫尚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