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克球为啥这么热

2025年中国匹克球巡回赛上的运动员在奋力拼搏。本报特约记者 周广庆 摄
本报记者 李曼 王卢莎
一项融合网球、羽毛球和乒乓球元素的“混血”运动,正以惊人速度席卷运动圈,这就是匹克球。这项运动在被纳入2024年巴黎奥运会表演项目后热度不断攀升,成了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眼下,2025年中国匹克球巡回赛第一站在鸭绿江畔拉开序幕,给这座城市掀起了一股运动热潮。
这项诞生于1965年美国西雅图的运动,为何能在半个世纪后突然爆发?
从小众到全民,没有门槛是匹克球能迅速传播的重要原因。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小球运动历来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运动,结合了三项运动特点的匹克球规则简单、节奏灵活自然受到了群众青睐。即便是“零经验”选手,经过1至2小时练习即可参与比赛。而且匹克球对体能要求较低,运动伤害风险小,也吸引着中老年人和青少年参与。
同时,匹克球也是一项低消费的运动。装备价格亲民,一副球拍50元至200元不等,场地的改造费用与人均入场费用价格适中,远低于网球、高尔夫等运动,因此大众的接受程度较高。另外,由于匹克球的场地较小,参与者距离较近,便于交流互动,被称为“自带社交属性的运动”。
辽宁省网球协会主席鞠世龙介绍,匹克球因规则简单、趣味性强且适合各年龄段参与,正在成为辽宁全民健身的新兴热门项目。
实际上,政府推广、明星效应等社会因素,也是推动匹克球走红的原因。
“沈阳、大连、丹东、盘锦等城市已通过政府或社会组织推动的方式,率先开展了匹克球运动推广普及工作,参与人群逐步扩大,赛事活动逐渐增多,匹克球运动场地数量和质量也在稳步提高。”鞠世龙说。
以丹东地区为例,目前,丹东市共铺设和新改建匹克球场地270余处,开展匹克球培训活动200多场,普及人数2万余人,储备裁判员后备力量200余人。
来自明星的跨界引流更是成了当代年轻人选择匹克球的推手。随着勒布朗·詹姆斯、比尔·盖茨、范志毅等国内外名人上手匹克球,这一小众运动变得不再小众,一句“明星都在玩的匹克球”,默默地就圈住了一批粉。
总而言之,匹克球的爆火并非偶然,而是运动本质与时代需求的共振。
责编:杨金凤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