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实施
本报讯 记者张旭报道 4月15日,《朝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始实施。
《条例》以“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为核心,围绕朝阳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与传承,明确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责任体系。保护对象涵盖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规划管控、名录管理、保护措施及合理利用等机制,构建了朝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法治框架。
《条例》划定历史文化名城的12类保护对象,涵盖历史城区、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建筑、工业遗产、革命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条例》实施动态名录管理制度,通过普查、论证、公示等程序认定保护对象,并对未列入名录但具有价值的对象实施6个月预先保护。
《条例》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实行保护责任人制度。分类明确了各级责任主体,细化日常维护、修缮、安全管理等职责。要求严控保护区内建设活动,禁止破坏传统格局的开发行为,规范了历史建筑修缮标准。《条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本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制定保护利用正负面清单,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同时设置了保障原住居民权益,延续传统生活习俗,大力培养传统技艺人才等条款。
责编:闫尚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