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蕴灵岫
主笔 赵雪
当龙潭湾的冰裂声惊走最后一片残冬,岫岩的峰峦便开始渗出胭脂色的血珠。这是映山红绽放在玉矿脉上——她们把根系扎进蛇纹石矿层,吮吸着亿万年前的海浪与岩浆交融的乳汁,将山岚雾霭酿成浓烈的红。炽热的阳光也被这片野性的红云酿成稠酒,醉得整座山峦泛起珊瑚光泽,仿佛那些远古征伐的血气,最终化作了年年春日的灼灼其华。
玉在山而木润,玉韫石而山辉。岫岩的灵气,便在这赤色的美景与岫岩玉的交融间悄然生长。
城市玉市早集满是喧闹的味道。原石毛料堆成微型山峦,商贩的吆喝里掺着各种方言。买玉人打着手电筒在石堆间逡巡,光圈扫过原石粗粝的表皮,有时还会微微颤抖一下。集上最热闹处总围着“山流水”——这些被山洪冲至半山的璞玉,既保留着矿脉的野性,又染着龙潭湾的温润,像是这座城市的气质:既有伐木工扛着油锯上山的悍勇,也有绣娘在玉镯上描金的纤柔。
玉雕作坊的窗棂时常会被窗外的花影浸成玛瑙色。玉石匠人正摩挲着半成品的玉鼎,掌心茧纹与青铜器上的云雷纹浑然一体。素活讲究“掏膛必匀,雕纹必透”,匠人手中的砣机时急时缓,恍若在复刻山涧溪流的节奏。纤细的刻刀也像是会呼吸,每道弧线都带着冷杉林甘凉的清气。
玉的温润也催生了物产的丰饶。
在滑子蘑生长最盛的季节,岫岩的采菇人就会背着祖传的柞木筐进山。这些顶着蛋青色黏液的精灵,独爱寄生在栎树与玉矿脉交界处。采菇人踩着晨露上山,背篓里玉矿碎屑与菌伞碰撞出细响,像山脉在清点自己的珍藏。晾晒场上的滑子蘑被铺成琥珀色的海,经日光淬炼的菌褶泛着岫岩老玉的暖白。时常有客商举着放大镜端详纹路,他们也许不会知道,这小小的蘑菇里,还锁着龙潭湾百年落叶的沉香。
当然,玉带给岫岩的财富绝不仅仅是这些。
岫岩人常说,这座辽东玉乡的魂魄是双生的:一半凝作温润的玉,一半淬成带血的刀。
黄显声旧居遗址旁的山道上,开满细碎的小花。每到清晨,每朵花心都凝着颗银亮的露珠,像未及褪去的弹壳铜绿。这位东北抗日义勇军缔造者之一曾把山河破碎的声响刻进玉脉,英雄的一腔热血也化作这里年年四月染红崖壁的映山赤霞。
玉石大街的霓虹与龙潭湾星辉遥相呼应。博物馆里,战国玉猪龙正蜷曲酣睡。这座把玉魄融入呼吸的小城满蕴着通透的灵性,那灵性来自龙潭湾水滴穿透玉矿的耐心,来自滑子蘑菌丝编织岁月的缄默,更来自英雄在血一般炽热的映山红里淬出的剑芒。
如今,古老的玉乡正努力将这温润与炽烈,写入人类文明的下一块玉简。
这就是岫岩,玉石深雕岁月霜,灵韵化髓润鸿荒,灵骨载玉德。
责编:齐志扬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