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辽宁
主笔 胡海林
燕山之东、渤海之北,辽宁的版图像倾斜的马蹄,奔腾向海。山地丘陵分列东西,蓄积万里沃原居中,拼成“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地理概貌。
就是这“一分水”,却让人无比亲切。无论是在沈阳浑河晚渡公园悠闲散步,还是在营口的辽河口欣赏日出;无论是丹东鸭绿江口万鸟翔集,还是盘锦湿地百万亩芦苇荡里芦花飞舞……水润辽宁的“小清新”,竟是那般美好!
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中国水周。值此节点,当我们认真触摸辽沈大地上的脉搏,对水是生命之源、水生万物便有了具象化的认识: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845条河流,像星罗棋布的“血管”,滋养着14.87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森林、草原、禾黍;穿起城镇和乡村,让4200多万人口安居乐业。
水是文明的砚。河流从历史中走来,也将奔腾向未来。在朝阳市建平县水泉遗址,古河道、堆土城墙、石砌护坡以及对岸的下挑丁坝,构成了夏家店下层文化居民3000多年前整治河道、防洪护堤的系统工程,这在整个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尚属首次发现,延伸了北方地区构建水利设施的历史。
水是生态的镜。斑海豹趴在浮冰上晒太阳,黑嘴鸥掠过退潮的滩涂,北票红村的天鹅翩翩起舞。这些灵动的生命图景,源自辽宁人治水的智慧:退耕还湿的辽中平原,滩涂蟹田让位给芦苇荡;封育禁牧的医巫闾山,溪流重获清澈容颜。更有1.8万余名河长时常巡查着大大小小的河,守护着碧波长流。
水是经济的脉。辽河三角洲的水田里,盘锦河蟹举着橙红的螯足,在稻花香里写就“一水两收”的生态经济学。目前,盘锦河蟹年产量约6万吨,产值约60亿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振兴的“硬拳头”。依水而兴,还有黄渤海湾的海洋牧场,东北最大的清原抽水蓄能电站,等等。
水是灵动的诗。本溪水洞的暗河,鞍山千山龙泉寺的飞瀑,锦州笔架山潮汐间奇幻的“天路”,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长海号子”……这片土地的每个褶皱都藏着水的韵律。水不仅给予了我们富饶,还陪伴我们平和走过四季,是心灵的慰藉。
但需要正视一个事实,辽宁水资源并不丰厚,多年平均降水量674毫米,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全省多年人均水资源量780立方米、亩均428立方米,均约为全国均值的1/3,除东部地区外均属严重缺水区。近年来,我省全面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完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建设,致力于治好水、管好水、用好水。
以节日之名,倡议大家善待每一滴水,共同守护文明的源泉。
责编:齐志扬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