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古树名木3.8万余株,最老的一棵树已2600多岁
本报记者 刘璐
你知道吗?辽宁最老的一棵树已经2600多岁了!这是一棵白蜡树,位于营口盖州市小石棚乡锅峪村。
像这样树龄超过100年的树木,被称为“会呼吸的文物”,还有一个学名——古树名木。据统计,我省入库管理的古树名木共计3.8万余株,覆盖148个树种。其中,一级保护古树603株,二级保护古树7891株,三级保护古树29231株,名木438株,在全省各市均有分布。侧柏、红松、油松是我省古树名木中最为常见的树种,侧柏多达2.76万株,数量最多。
今年1月,国务院颁布《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行为规范,让这些“绿色国宝”再次走进大家的视野。
“大家说起古树名木,总会觉得离自己的生活有点远,其实不然。”省林业发展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王玲介绍,根据此次国务院颁布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大树均为古树。其中100年到300年的实行三级保护,300年到500年的实行二级保护,500年以上的实行一级保护。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景观价值或者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可以被称为名木,均实行一级保护。
简单来说,古树的树龄越大,保护级别就越高。而名木则不受年龄限制,一棵小小的幼苗,也可以是名木。对在一定区域内集中生长形成的古树群体,也可由相应的地方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认定,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依法公布后,按照涉及古树名木的最高保护等级,以“古树群”的形式整体保护。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树均不包括人工培育、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商品林中的树木。
为了让古树名木永续常青,多年来,我省积极推进古树名木资源数据管理、保护和抢救复壮工作。
2023年,我省组织对全省古树名木资源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格式、坐标位置等信息进行全面质检,并对古树群坐标位置重新勘测,全部生成矢量数据。2024年,针对数据库照片质量差、照片缺失等问题,组织各地开展了古树名木影像采集工作。2023年至2024年,我省共申请中央财政资金380余万元,用于抢救复壮500年及以上的古树76株;2025年,计划抢救复壮500年及以上的古树13株。
“条例要求,在管护方面,要认真做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补充调查、挂牌、建档等资源管理工作。全面落实管护责任人,确保每一株古树名木‘责任到人’‘始终有人管’。”王玲介绍。
在打击破坏古树名木方面,条例明确禁止采伐古树名木;坚持原地保护古树名木,不得移植;建设项目选址、建设,应当避开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等。若违法采伐移植古树名木,将被处以最高100万元的处罚。
今年,全省还将集中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并计划启动第三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动态掌握古树名木资源底数和管理状况,实现“一树一档”精细化管理,让“绿色文物”发新芽、绿满枝,让“绿色记忆”生息绵长。
责编:杨东溟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