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守自然
主笔 刘璐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儿时熟背的诗句,在日后看到鸟儿掠过天际的每一瞬,都会浮现于心。
鸟,这个时常为人类带来欢愉的生灵,亦是野生动物的重要成员。今年3月3日,第12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如期而至,以鸟类为代表的野生动植物再次冲入公众视野。
辽宁,地处东北、华北、蒙新三大动物区系和长白、华北、蒙古三大植物区系交汇地带,最新统计显示,有582种野生动物、3241种野生植物在此繁衍生息。其中,不仅有多种国家一级保护对象,更有“世界唯一”。
这“唯一”,生长在我省东部的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学名双蕊兰,被誉为“兰科活化石”,被认为“比大熊猫还稀有”。1964年,著名兰科植物专家陈心启在保护区首次发现了悄然绽放的它们。其茎纤细而直立,并无绿叶点缀,只有那如麦穗般的花朵丰盈着身姿。微风拂过,轻轻摇曳的双蕊兰,毫不吝惜地展现生命的魅力,在大自然中肆意徜徉。
徜徉的还有鸟儿。看呢!在丹东鸭绿江口,伴随着潮起潮落,上千只候鸟正结伴在空中翱翔,此刻,天空是舞台,海浪是鼓点,风是指挥家!它们时而密集、时而分散,仿佛在演绎一支欢快的圆舞曲。都说鸟类是生态的“晴雨表”,那鸭绿江口极具视觉震撼的“鸟浪”,也正是我省生态答卷的浓重一笔。
观鸟大军里,还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一大清早,白清泉就背着装备出发了。这几天是辽宁的观鸟旺季,也是他忙碌的时刻。调查候鸟种类和数量是白清泉工作之一,这项工作也被他形象地称为“鸟口调查”,其结果可为保护候鸟及其栖息地提供重要依据,也可以反映某一区域环境质量变化。但调查过程并不容易,每次监测都要一遍遍地数鸟,直至眼睛发胀、胳膊发酸,但白清泉觉得值。他日复一日的坚守,也是众多野保工作者的写照。
保护野生动植物,话题永恒但方式始终在更新。将野生动植物元素融入文创产品,无疑是当下最受欢迎的宣传形式。位于朝阳北票市南八家子乡红村的天鹅湾,近些年成为旅游胜地。为了保护好这些在此越冬的天鹅,全市人民都加入“护飞”行列。今年,北票市还推出天鹅造型的毛绒玩具、书签、冰箱贴等产品,不仅让保护理念有了载体,也为自然精灵赋予了活力。
3月的辽沈大地,万物已然萌动。何不走出家门,和路边的植物、空中的飞鸟打个招呼,一次温柔的致意,是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最好诠释。守护它们,亦是守护我们的未来。
责编:闫尚
审核:刘新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